-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共75题
21.漫画(图6)《超速有“理”》讽刺了一些人忽视联系的多样性,没有把握本质联系。下列成语与漫画的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①负薪救火
②亡羊补牢
③物极必反
④饮鸩止渴
正确答案
解析
题目漫画指向:讽刺了一些人忽视联系的多样性,没有把握本质联系。①项负薪救火,是只注意到表面的救火,忽视了“负薪”的本质联系,符合漫画的指向,入选;②项亡羊补牢,指的是没有抓住最佳时机,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方法论,不符合漫画指向,排除;③项物极必反,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不符合漫画指向,排除;④项,饮鸩止渴,是只注意到了渴的表面,忽视了“饮鸩”的本质联系,符合漫画的指向,入选;综上,选择D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领会题意,明确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中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第二步审题肢──缩小范围,判断出第②项亡羊补牢,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量的方法论,③项物极必反,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因此均予以排除。第三步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第①项负薪救火与饮鸩止渴都是反映了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易错点
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的相关知识相混淆无法区分。
知识点
23.熔断机制是证券市场的“保险丝”,当出现大涨或大跌时,暂停交易。熔断机制在各国限制幅度不尽相同,我国设为5%和7%两档。在今年首个交易日两次触发“熔断”之后,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决定暂停熔断机制。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看问题要把握主流
正确答案
解析
熔断机制在各国限制幅度不尽相同,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①当选,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决定暂停熔断机制体现了看问题要把握主流,④当选,②③没体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做哲学题,抓关键词,材料中“不同”“利弊”分别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和主次方面,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区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
知识点
22.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是“去产能”,但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要进口。例如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仍然需要进口,“去产能”不能一刀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转型转产
②注重产能内部结构的优化
③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
④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本质和主流
正确答案
解析
1、头号任务是“去产能”,但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说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2、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要进口,说明要注重产能内部结构的优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哲学启示,排除①,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本质和主流,说法错误,排除④。
2、头号任务是“去产能”,但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说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3、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要进口,说明要注重产能内部结构的优化。
易错点
1、本题易误选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转型转产,没有看清哲学启示
2、本题不易理解的是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本质和主流,说法错误,应该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毛盾。
知识点
22.计划生育政策从长期的“一胎”政策发展到“单独二胎”政策,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意味着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人的认识永不会在完美的理想状态中结束
③对事物的理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主观与客观要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从长期的“一胎”政策发展到“单独二胎”政策,体现出与时俱进,社会存在的变化催生人们认识的变化,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主观与客观要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④入选;题干中没有涉及曲折性的内容,①排除;故选D项。
考查方向
本题通过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客观的统一以及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从解题技巧上说,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有一个小窍门,即在万一不能准确确认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可先将含有明显错误肢的选项予以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大大缩小范围了,甚至正确的答案就出来了。
易错点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永不会在完美的理想状态中结束”说法正确。
知识点
12.“是药三分毒”,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了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清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的上述理念告诉我们应该()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能讳病忌药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③抓住事物主流,发挥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④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这告诉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②符合题意;“是药三分毒”这里药是主要方面,毒是次要方面,用药治疗时,如果病好了继续用药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告诉我们也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④符合题意; 才强调的不是发挥“药”的作用而是主要防止“毒”的毒副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 B.②④。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这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可结合的材料非常广泛,要求考生牢固把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材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选出②④。
2、把握材料中的强调点,调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排除与题意要求不符合的选项①③。
易错点
1、阅读分辨能力差,不能看出材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2、不 能把握材料中的强调点,排除与题意要求不符合的选项。
知识点
10.新常态是近年来的热词主义,意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用以表达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阶段。新常态的表述蕴含的哲理有( )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运动和静止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考查方向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矛盾的特殊性.
解题思路
材料“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分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表现中的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而不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时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①;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不是,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易错点
学生无法从材料中的“新常态”联系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矛盾的特殊性”考点导致误选或者漏选。
教师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 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 ,即可得出答案, 难度中等.
知识点
22.实践证明,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要突出针对性和统筹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
则游、宜迁则迁。扶贫要突出针对性和统筹性是因为
①只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农村扶贫方式的本质②只有通过把握局部,
才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扶贫的发展③只有通过把握其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脱贫
致富的正确方法④只有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扶贫方案,才能实现整体脱贫
正确答案
解析
扶贫要突出针对性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握其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脱贫致富的正确方法,扶贫要突出统筹性只有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扶贫方案,才能实现整体脱贫,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都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②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整体部署强调部分。故正确答案为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特殊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矛盾特殊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结合材料,调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排除错误和与题干不符合的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都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不知道材料强调的是整体部署强调部分。
知识点
根据FIDIC合同条件,承包商应在每个月末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月报表,该报表涉及的款项有( )。
A.已实施的永久工程的价值
B.临时工程、计日工
C.法规变更引起的价格调整
D.施工缺陷修补费用
E.按标书附录中注明的设备和材料发票价值的某一百分比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暂无解析
24.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常态已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新常态蕴含的哲理是( )
①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可靠保证
②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实践能促进人们认识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材料中“新常态已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中的关键词“新常态”对应的“当前最热”明确指向联系考点为“矛盾特殊性”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因此,选择D项。第①、③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本题以“新常态”为素材,综合考查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考点跨度大,综合性强,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能力。
解题思路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也有各自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点
无法抓住题目中的指向信息明确本题考点为“矛盾特殊性”以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导致误选。
知识点
14.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
材料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大量流动,城市语言和方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一是普通话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二是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日渐衰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材料二:推广普通话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校为有力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学生在课堂发言、自习等学习场合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习用语。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在校园形成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氛围。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两种意见,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种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A校所作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1)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 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方言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③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方言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②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③方言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使用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态度不同。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或“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人们对普通话或者方言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做出的选择。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对于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广使用普通话或者提倡保护方言应该做出既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1) 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并针对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使用普通话和使用方言所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分析材料中两种观点,从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来确定答题的所用的知识点。对于“推广普通话”,学生可从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方言不利于文化的传播;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推广普通话对经济政治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说明;对于“提倡方言”,学生可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2)本题考查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的认识有分歧的理解,应从认识有分歧的原因,影响,和启示三个方面回答。认识分歧的原因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态度不同。理论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外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也是分歧的原因启示我们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广使用普通话或者提倡保护方言应该做出既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3)本题要求从A校所作规定中发现两种矛盾分析方法。推广普通话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推广普通话分不同的场合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传播的媒介,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矛盾分析法
解题思路
1、首先审好设问,明确问题要求的知识范围,主体限定和设问方向。
2、其次调动知识,限定范围的知识针对性回答。
3、再次结合材料,逐条回答,分清条理,注意术语的运用
易错点
(1)相关文化知识运用不灵活不全面,
(2)把握不准问题要求的方向,
(3)只答原理不答方法论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