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共75题
10.新常态是近年来的热词主义,意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用以表达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阶段。新常态的表述蕴含的哲理有( )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运动和静止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考查方向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矛盾的特殊性.
解题思路
材料“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分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表现中的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而不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时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①;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不是,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易错点
学生无法从材料中的“新常态”联系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矛盾的特殊性”考点导致误选或者漏选。
教师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 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 ,即可得出答案, 难度中等.
知识点
22.实践证明,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要突出针对性和统筹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
则游、宜迁则迁。扶贫要突出针对性和统筹性是因为
①只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农村扶贫方式的本质②只有通过把握局部,
才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扶贫的发展③只有通过把握其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脱贫
致富的正确方法④只有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扶贫方案,才能实现整体脱贫
正确答案
解析
扶贫要突出针对性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握其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脱贫致富的正确方法,扶贫要突出统筹性只有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扶贫方案,才能实现整体脱贫,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都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②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整体部署强调部分。故正确答案为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特殊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矛盾特殊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结合材料,调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排除错误和与题干不符合的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都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不知道材料强调的是整体部署强调部分。
知识点
根据FIDIC合同条件,承包商应在每个月末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月报表,该报表涉及的款项有( )。
A.已实施的永久工程的价值
B.临时工程、计日工
C.法规变更引起的价格调整
D.施工缺陷修补费用
E.按标书附录中注明的设备和材料发票价值的某一百分比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暂无解析
24.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常态已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新常态蕴含的哲理是( )
①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可靠保证
②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实践能促进人们认识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材料中“新常态已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中的关键词“新常态”对应的“当前最热”明确指向联系考点为“矛盾特殊性”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因此,选择D项。第①、③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本题以“新常态”为素材,综合考查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考点跨度大,综合性强,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能力。
解题思路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也有各自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点
无法抓住题目中的指向信息明确本题考点为“矛盾特殊性”以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导致误选。
知识点
14.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
材料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大量流动,城市语言和方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一是普通话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二是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日渐衰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材料二:推广普通话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校为有力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学生在课堂发言、自习等学习场合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习用语。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在校园形成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氛围。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两种意见,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种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A校所作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1)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 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方言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③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方言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②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③方言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使用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态度不同。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或“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人们对普通话或者方言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做出的选择。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对于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广使用普通话或者提倡保护方言应该做出既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1) 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并针对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使用普通话和使用方言所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分析材料中两种观点,从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来确定答题的所用的知识点。对于“推广普通话”,学生可从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方言不利于文化的传播;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推广普通话对经济政治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说明;对于“提倡方言”,学生可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2)本题考查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的认识有分歧的理解,应从认识有分歧的原因,影响,和启示三个方面回答。认识分歧的原因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态度不同。理论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外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也是分歧的原因启示我们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广使用普通话或者提倡保护方言应该做出既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3)本题要求从A校所作规定中发现两种矛盾分析方法。推广普通话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推广普通话分不同的场合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传播的媒介,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矛盾分析法
解题思路
1、首先审好设问,明确问题要求的知识范围,主体限定和设问方向。
2、其次调动知识,限定范围的知识针对性回答。
3、再次结合材料,逐条回答,分清条理,注意术语的运用
易错点
(1)相关文化知识运用不灵活不全面,
(2)把握不准问题要求的方向,
(3)只答原理不答方法论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