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气的应用
- 共578题
(16分)
(1)下图为实验室制备、收集少量HCl的装置。
①制备HCl所用药品为浓硫酸和浓盐酸,则甲的最佳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 。
② 请解释能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备HCl气体的原因 。
③ 装置丙用来吸收过量的HCl气体,为防止倒吸,则烧杯中应该装入水和 。
(2)以下为苯的取代反应的探究实验。
① 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 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在B中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开始进行反应,放入适量混合液后,关闭K1。
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装置C的作用是 。
④ 反应结束后,用试管取少量D中的溶液,加入
(描述试剂和现象),则证明B中的取代反应已经发生。
⑤ 把B中的固液混合物体过滤,分离出液体混合物,按下图方案精制含有苯和溴的溴苯。
其中试剂为 ,操作名称为 。
正确答案
(16分,每空2分)
(1)① c
② 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吸收了浓盐酸中的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HCl气体的挥发,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备HCl气体
③ CCl4
(2)③
吸收溴和苯的蒸气。
④ 少量AgNO3溶液,如果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⑤ NaOH溶液(或者Na2SO3溶液等合理答案) 、 分液、蒸馏
试题分析:(1)①利用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热及浓盐酸的挥发性制取少量氯化氢,不需加热,所以选择c装置;
②利用了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特性,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吸收了浓盐酸中的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HCl气体的挥发,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备HCl气体;
③为防止倒吸,除加入水外,还应加入比水密度大且氯化氢不溶于其中的液体物质,所以选择CCl4;
(2)③B中发生苯与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溴苯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溴与苯都易挥发,C中盛放四氯化碳,所以作用是吸收挥发的溴和苯的蒸汽;
④挥发的溴被C吸收,所以弱发生取代反应,则无机产物是溴化氢,溴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溶于水,所以若发生了取代反应,则D中有溴化氢存在,加入少量AgNO3溶液,会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⑤粗溴苯中含有溴、苯杂质,所以应除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溴,此时溶液分层,分液后的油层中含苯和溴苯,再蒸馏可得溴苯。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比较密切。
(1)据新闻报道,前不久某地装运液氯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大量氯气泄漏,公路附近的村民被紧急疏散。请问:村民应该如何应变(填编号) 。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KClO3+6HCl=KCl+3Cl2↑+3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当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日常生活环境可用稀的漂白液等进行消毒,请写出制漂白液的离子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C.E(2)KClO3 HCl 1.5mol
(3)Cl2+2OH-=Cl-+ClO-+H2O
试题分析:(1)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到较高的地方去,而不能到低洼的地方去,为了避免氯气中毒还可以用肥皂水或尿液浸湿软布蒙面,但不能用烧碱溶液浸湿软布蒙面,因为烧碱溶液具有腐蚀性,多饮水对预防氯气中毒没有什么帮助,所以答案选CE;(2)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剂是KClO3 ,还原剂是HCl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5,当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Cl2,即0.3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3)制漂白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题中涉及部分日常生活的常识,这种命题方式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该题难度不大。
实验室也可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中有0.5 mol电子转移,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1)KMnO4 MnCl2
(2)被氧化的的HCl的物质的量有0.15mol,有15.8g KMnO4参加了反应。
(1)氧化剂是指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剂得到电子即被还原成还原产物。根据方程式可知,高锰酸钾中锰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氯化锰是还原产物。
(2)氯化氢在反应中氯原子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即1molHCl失去1mol电子,所以有0.5 mol电子转移时,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0.1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是0.1mol,质量是0.1mol×158g/mol=15.8g。
如图是制取无水氯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将浓盐酸滴加到盛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圆底烧瓶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瓶中的试剂是____;其作用是____;
(4)玻璃管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是___;
(5)干燥管E中盛有碱石灰(CaO+NaOH),其作用是____。
正确答案
(1) 分液漏斗 (2) 4HCl(浓)+MnO2MnCl2+Cl2↑+ 2H2O
(3) 浓H2SO4、干燥氯气 (4) Cu+Cl2CuCl2 棕(棕黄)色的烟
(5)吸收尾气(未反应完的氯气)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汽进入装置D
试题分析:(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2)装置A是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3)实验制取无水氯化铜,加入装置D的氯气应干燥,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氯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4)玻璃管D的作用是制取氯化铜,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
CuCl2,反应现象是:产生棕(棕黄)色的烟;(5)氯气有毒,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氯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实验要求制备无水氯化铜,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会影响无水氯化铜的制备,故干燥管E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尾气中未反应的氯气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汽进入装置D。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日常用品注射器设计简易实验装置。甲管中注入10mL CH4,同温、同压下乙管中注入50mL Cl2,将乙管气体推入甲管中,气体在甲管中反应,针管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
(1)下列是某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
①气体最终变为无色;②实验过程中,甲管活塞向内移动;③甲管内壁有油珠;④产生火花。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甲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反应后,甲管中剩余气体能用下列试剂吸收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反应后,若将甲管中的物质推入盛有适量AgNO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观察到________,若再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③ (2)取代反应 (3)B
(4)液体分为两层,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
在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连锁反应: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1)理论上,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而该针管里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5∶1>4∶1,说明氯气过量,最终气体中仍有氯气。该反应进行缓慢,不会产生火花。产物中只有氯化氢和一氯甲烷为气体,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内部压强减小,甲管活塞向内移动。(2)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可被氯原子逐一取代,故甲管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3)剩余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氯化氢,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气体。(4)生成的HCl会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同时因CH2Cl2、CHCl3、CCl4难溶于水而看到液体分为两层,若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会变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