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摘编)

材料四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六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标志着该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示是什么政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美国这一政体与材料一所述政体的主要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两国议会和国家元首权力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与材料一规定的政体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2)总统共和制(或共和政体)。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原则。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②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

(3)相同:①两国议(国)会都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②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不同:①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小,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虽受总统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②德国皇帝不需对议会负责,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国家元首要向会议负责,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

(4)区别:①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②德意志帝国内阁对皇帝负责,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 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 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 )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 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 )颁布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 )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公民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

问题:

(1)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采取怎样手段由“国王的国家”转变为“公民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一转变有怎样的实质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法资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或自下而上的革命手段,推翻本国封建专制统治,同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在革命期间或革命后采用法律的形式,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以巩固革命成果。例如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的最高权力,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基础;法国革命中发表《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等法律文件,为限制王权专制,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证。

(2)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揭开了法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由此法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的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夜,中国对世界各国“革命史”的介绍中,法国革命占有重要的地位……译文除了介绍法国大革命之外,还介绍了卢骚(卢梭)的《民约论》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著述。

——据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问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主张。卢梭的主张和法国大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如果将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较,两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12分)

正确答案

(1)背景:①民族危亡,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行不通;②民族工业的发展;③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等。(任意3点即得满分6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影响:①以革命的方式推霸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任意2点即得满分4分)

(3)同:①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②都反封建君主专制统治;③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体;④都颁布法令;⑤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任意3点即得满分6分)

程度:④结果和影响:着重考虑社会性质转型的差异等。(任意3点即得满分6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韧进者承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之艺”民国初年,学姐还将science音译为“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值得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科举制度;“究天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3)代议制度建立;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

(4)“经济”一词,古代为“经世济民“之意,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今为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粉丝“一词旧是中国常见的食品之一,今天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经常会用 “粉丝”来代表忠实的歌迷、影迷等狂热者。

下一知识点 : 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