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

B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CI与I互为同位素

D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I与I的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53131I与53127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故A正确;

B.53131I是电中性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B错误;

C.I与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I与I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为物理学核变化的范畴,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分子和NH3分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总数,故属于同种元素

B18O和16O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H218O和H216O属于同素异形体

D对人体有害的氡的放射性同位素86222Rn,其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6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H2O分子和NH3分子具有质子总数都为10,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H2O分子和NH3分子不是原子,故A错误;

B、18O和16O含有的质子数虽然都是8个,但是中子数分别为10、8,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属于不同的核素,故B正确;

C、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H218O和H216O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

D、根据核素表示符号可知左下角的86代表质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同位素2H、15N、18O、34S等常被用做陆地生态分析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和18O是同一种核素

B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

C34S和15N核内的中子数相差9

D2H+核外电子数为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16O和18O的质子数都为8,中子数分别为8、10,不是同一种核素,故A错误;

B.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故B错误;

C.34S和15N核内的中子数分别为34-16=18,15-7=8,中子数相差10,故C错误;

D.2H+核外电子数为1-1=0,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自然界中的氯化钠晶体由23Na 和35Cl、37Cl构成,计算23.4g氯化钠晶体中含37Cl多少g?含 Na37Cl 多少g.

正确答案

解:23.4g氯化钠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0.4mol;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5是质量数分别为35和37的核素的平均值,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其原子个数比;

3717Cl和3517Cl的原子个数之比为0.5:1.5=1:3,

所以含3717Cl的质量=0.4mol××37g/mol=3.7g;

含 Na37Cl的质量为:0.4mol××60g/mol=6.0g.

答:23.4g氯化钠晶体中含37Cl3.7g,含 Na37Cl 6.0g.

解析

解:23.4g氯化钠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0.4mol;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5是质量数分别为35和37的核素的平均值,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其原子个数比;

3717Cl和3517Cl的原子个数之比为0.5:1.5=1:3,

所以含3717Cl的质量=0.4mol××37g/mol=3.7g;

含 Na37Cl的质量为:0.4mol××60g/mol=6.0g.

答:23.4g氯化钠晶体中含37Cl3.7g,含 Na37Cl 6.0g.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氮化镁的化学式:MgN

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

CCa(OH)2的电离方程式:Ca(OH)2═Ca2++2OH-

D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氮化镁的化学式是Mg3N2,故A错误;

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5,该氯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735Cl,故B正确;

C.氢氧化钙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C正确;

D.铁和氯气反应:2Fe+3Cl22FeCl3,故D正确.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核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