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共20262题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KCl)。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3.36L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同时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12.25g(12.3g) 0.1
试题分析: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3.36/22.4×32=4.8g
解得x=12.25g
设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a,则
2KClO3 2KCl + 3O2↑
2 3
a 3.36/22.4="0.15" mol
解得a=0.1mol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物质的量的计算,本题难度不大。
同温同压下的氧气和氢气,若体积相同时,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其密度比为 ;若质量相等时,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
正确答案
16:1 16:1 1:16
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的氧气和氢气,若体积相同时,则具有相同的摩尔数,所以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32:2=16:1;密度之比为质量之比,即为 16:1;质量相等时,设为32g,所以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以知道,体积比为摩尔比,即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32/32):(32/2)= 1:16。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的计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本题的难度不大。
取100 mL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7.645 g白色沉淀和滤液(溶液体积为200 mL),再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最后减少到5.825 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第(3)问请写出计算过程]:
(1)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3)过滤出沉淀后,计算所得滤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正确答案
(1)0.25mol/L(3分) (2)1.344L(3分) (3)0.85mol/L(3分)
试题分析:不溶于稀硝酸的5.825g沉淀为硫酸钡
所以硫酸钡沉淀的物质的量为:5.825g÷233g/mol=0.025mol
Na2SO4+Ba(OH)2=2NaOH+BaSO4
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
则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mol÷0.1L=0.25mol/L
沉淀中BaCO3的质量为:17.645g-5.825g=11.82g
BaCO3的物质的量为:11.82g÷197g/mol=0.06mol
所以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CO2的体积是0.06mol×22.4L/mol=1.344L
混合溶液中有Na2CO3为0.06mol,Na2SO4为0.025mol
Na2CO3+Ba(OH)2=BaCO3+2NaOH 、Na2SO4+Ba(OH)2=BaSO4+2NaOH
所以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2×0.06mol+2×0.025mol=0.17mol
乙醇滤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7mol÷0.2L=0.85mol/L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另外还要利用好几种守恒关系,即质量守恒定律、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等。
(1)将质量比为14︰15的N2和NO混合,混合气体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 。
(2)23.75g某+2价金属的氯化物(MCl2)中含有3.01×1023个Cl-,则MCl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则M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3)9.2g氮的氧化物(NOx)中含氮原子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x的数值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1; 3︰1;
(2)95g/mol; 95; 24
(3)46g/mol;2
已知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 mL 3.00 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 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 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正确答案
(1)10.7%。 (2)0.25。 (3)3︰2。
试题分析:(1)n(NaOH)=0.1L×3.00 mol/L=0.3mol。m(NaOH)= 0.3mol×40g/mol=12g.m(溶液)=ρ·V=1.12 g/mL×100 mL=112g.所以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g÷112g×100%=10.7%。(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Na元素的存在方式为NaCl、NaClO。根据Na、Cl元素守恒可得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0.0500 mol=0.25mol.(3)由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与NaOH反应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500 mol,同时产生NaCl0.0500 mol。则HCl反应产生的NaCl的物质的量为0.25mol-0.0500 mol=0.20mol.因此发生反应H2+Cl22HCl的H2与Cl2的物质的量都为0.10mol.所以n(H2)=0.1mol;n(Cl2)(总)= 0.1mol+0.0500 mol=0.15mol.故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0.15mol:0.1mol=3:2。
(1)容量瓶上含有下列量中的(填写字母)
A、压强 B、温度 C、容积 D、密度 E、刻度线
(2)用浓硫酸配制250mL2mol∙L-1硫酸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之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在下列配制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填写序号) 。
(3)现要用容量瓶配制500mL0.4mol∙L-1Na2CO3溶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后需要贴上标签。请你帮助把下图标签上的内容填上去。
(4)下列情况将使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有 (填序号)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待干燥便用来配制
B.NaOH溶解后趁热移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摇匀后发现液面未到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正确答案
(1)B C E(2)量筒、250mL容量瓶 ①④
(3)或
(4)D
试题分析:(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所以选项为B C E。(2)用浓硫酸配制250mL2mol∙L-1硫酸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烧杯之外,还需要量筒、250mL容量瓶。①浓硫酸的稀释原则是注酸入水。即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②用玻璃棒引流来转移溶液,操作规范。正确。③向烧杯中加水定容使用玻璃棒引流,操作规范。正确。④定容时眼睛的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切。也就是平视。如果仰视,则由于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的溶液浓度偏大。错误。(3)所配溶液的标签为。(4)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待干燥便用来配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错误。B. 如果NaOH溶解后趁热移入容量瓶中 ,当溶液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错误。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错误。D. 摇匀后由于一部分溶液粘在容量瓶的瓶颈上,使得液面未到刻度线,若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反而对溶液起到了稀释作用。导致浓度偏低。正确。选项为D.
已知: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500体积的HCl;
②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约为5.00 mol·L-1。
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HCl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A的密度为1.20 g·cm-3,则溶液A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本题计算结果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1)若使Cl-浓度与溶液A中的Cl-浓度相等,则在1 L NaCl饱和溶液中还应溶解约 L标准状况下HCl气体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取10.0mL溶液A稀释成500mL溶液B,则溶液B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在溶液B的配制过程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 ;下列配制操作,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
b.量取溶液A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
c.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
d.加水定容时液面不慎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部分水使液面刚好达刻度线
e.烧杯中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即定容
正确答案
13.9 mol·L-1(未带单位扣1分)(2分)
(1) 199(1分) (2)0.278 mol·L-1(未带单位扣1分)(2分)
(3)容量瓶(或容量瓶、滴定管)(1分) bde(3分,每个1分,错一个扣1分)
试题分析:c(HCl)=448L÷22.4L/mol÷[(448L÷22.4L/mol×36.5g/mol+1000g)÷1200g/L]=13.9mol•L‾1。
(1)还应加入HCl:(13.9mol-5.00mol)×22.4L/mol=199L。
(2)溶液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L×13.9mol/L÷0.5L="0.278" mol·L-1。
(3)容量瓶必须检查是否漏液;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不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b、量取溶液A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使溶质减少,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c、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变大,造成溶液B浓度偏高;d、加水定容时液面不慎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部分水使液面刚好达刻度线,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e、烧杯中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即定容,使溶质减少,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故答案为bde。
某同学用12.5 mol/L浓硝酸来配制500 mL1 mol/L的稀硝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需要量取12.5 mol/L的浓HNO3________mL,配制该稀硝酸时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等。
(2)取所配制的稀HNO3200 mL,与一定质量的铜粉充分反应,铜粉全部溶解后,生成的唯一还原产物NO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56L。则:写出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的铜粉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若要将溶液中Cu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至少需加入0.2mol/L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注:要求在答题卡最下面方框内仅列出计算比例式)
正确答案
(1)40 mL (2分)500mL容量瓶 (2分)胶头滴管 (2分)
(2)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4g(4分);
(3) 875ml.(4分)
试题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0.5L×1mol/L=VL×12.5mol/L 所以V=0.04L,既是40ml ,(2)根据方程式中铜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mcu="0.56L/22.4L/mol" ×3/2 ×64g/mol=2.4g (3)根据氮元素守恒,0.2L 1mol/L 既是0.2mol 所以 nNaOH=nNaNO3=0.2mol-nNO=0.175mol 所以VL=n/c=0.175mol/0.2mol/L=0.875L
把200 g 9.8%的稀硫酸与足量锌粒反应,求(1)能生成氢气多少克。(2)这些气体中所含分子个数为多少?(3)若欲用500mL集气瓶来收集这些氢气,则需准备几个集气瓶(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正确答案
(1)0.4g。(2)1.204×1023(3)10个
试题分析:解:(1)设能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根据
H2SO4+Zn=ZnSO4+H2↑
98 2
200×9.8%=19.6g x
即,解得x=0.4g,
(2)生成的气体的摩尔数n=0.4/2=0.2mol,
即N=n×NA=0.2×6.02×1023=1.204×1023
(3)因为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所以Vm=22.4L/mol,即
V=n×Vm=0.2×22.4=4.48L,即为4480mL,
所以用500mL集气瓶来收集这些氢气,所需要的个数=4480/500=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本题难度不大。
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
取一定量的浓盐酸使其与二氧化锰发生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正确答案
43.5克
试题分析:由方程式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可得Cl2 ~MnO2的关系式,即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等于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再换算为质量为43.5g。
点评:找准反应时换算关系,细心计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