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共20262题
(18分).某同学需要用到85 mL 1 mol/L的NaCl溶液,现需在实验进行配制,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 mol/L的NaCl溶液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 ______;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所需NaCl的质量,将量好的NaCl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NaCl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3)指出本实验的操作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更正。
。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
③C操作中不小心洒出有溶液 。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一点点 ;
正确答案
(18分)(1)
(2) BCAED
(3)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到溶液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4)① 偏低 ;②偏高 ③ 偏低 (5) 重新配制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有关误差分析等。
(1)由于没有85ml容量瓶,所以需要配制100ml溶液,则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0.1L×1 mol/L×58.5g/mol=5.85g=5.9g;溶解时需要烧杯、量筒和玻璃棒,定容时还需要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的其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2)根据配制原理以及实验要求可知,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ED。
(3)定容时必须使用胶头滴管,使用E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到溶液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4)根据c=n/V可知,如果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就偏低;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少,因此浓度就偏高;转移操作中不小心洒出有溶液,则溶质减少,使用浓度偏低。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一点点,则此时实验已经失败,只能是重新配制。
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质量是 g, 含 个氧原子。
正确答案
0.5 ; 22 ; NA或者6.02×1023
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据可知,标准状况下11.2L层CO2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又因为n=m/M,所以CO2的质量是0.5mol×44g/mol=22g;根据化学式CO2可知,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2=1.0mol。因此根据
可知,氧原子的个数是NA个。
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稀盐酸:
(2)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3)配制过程中,除需要使用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写名称)
、 。
(4)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要求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__;
A.用3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线1—2cm处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线,继续加水至与刻线相切
B.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C.定容时仰视刻线
D.在配制前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润洗容量瓶
正确答案
(1)12mol/L(2分)(2)12.5mL(2分)(3)胶头滴管 500ml容量瓶(各1分)(4)BCAFED(2分)(5)BD(2分)
(1)根据可知,盐酸的浓度是
。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3 mol/L×0.5L=0.15mol,所以相应浓盐酸的体积是0.15mol÷12mol/L=0.0125L=12.5ml。
(3)根据配制要求,还需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
(4)根据配制的原理和过程可知,顺序是BCAFED。
(5)根据c=n/V可知,若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线,继续加水至与刻线相切,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则冷却后,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定容时仰视刻线,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润洗容量瓶,则溶质偏多,浓度偏高,答案选BD。
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15g所占的体积为11.2L,则;
(1)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2) CO和CO2两气体的体积比
正确答案
30g /mol 7:1
(1)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是11.2L÷22.4L/mol=0.5mol
所以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15g÷0.5mol=30g/mol
(2)设CO和CO2两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
则x+y=0.5mol、28x+44y=15g
解得x︰y=7:1
所以体积之比也是7:1
(12分)(1)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①NaCl、KCl、NaClO、BaCl2 ②浊液、溶液、胶体、水
(2)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500 ml 0.5 mol/L的稀H2SO4,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ml(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如果实验室有10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浓硫酸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________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③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溶解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将洗涤液倒入烧杯
(3)7.8g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96L(标准状况),则此反应中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由镁和铝分别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4)取100ml的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0.896L(标况)CO2;若向原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0.21g,试计算混合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mol/L, 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mol/L。
正确答案
(1)①NaClO ②水(2)13.6 mL ; 20;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
①偏高 ②偏低③偏高(3)4.816×1023 1∶3 (4)Na2CO3 0.4 mol/L Na2SO4 0.1 mol/L
(1)①NaClO是含氧酸盐,其余都是无氧酸盐。
②水是纯净物,其余都是混合物。
(2)500 ml 0.5 mol/L的稀H2SO4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25mol,质量是24.5g。所以需要浓硫酸的体积;量取13.6ml浓硫酸,所需要量筒的规格应该大于13.6mol,且和13.6ml越接近,误差越小,所以选择20ml的量筒;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根据c=n/V可知,①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则冷却后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多,浓度偏小;③如果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多,浓度偏高。
(3)标准状况下8.96L氢气是0.4mol,转移电子是0.8mol,数目是0.8×6.02×1023 =4.816×1023 ;设镁和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24x+27y=7.8g、x+1.5y=0.4,解得x︰y=1∶3。
(4)0.896L(标况)CO2是0.04mol,所以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碳酸钠是0.04mol,浓度是0.4mol/L;碳酸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0.04mol,质量是7.88g,则硫酸钡的质量是2.33g,物质的量是0.01mol,所以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也是0.01mol,浓度是0.1mol/L。
(附加题2)为测定一种复合型氧化物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 g该样品,将其全部溶解于过量的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 g 固体。向余下的50 mL溶液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1)计算磁性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三价铁盐与KSCN反应显红色)
正确答案
(1)20.45%;(3分) (2)BaFe2O4(或BaO·Fe2O3)
(1)依据题意可知,4.66g沉淀是硫酸钡,物质的量是
3.20 g固体是氧化铁,物质的量是
因此12.52g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52g-(0.02mol×137g/mol-0.02mol×2×56g/mol)×2=2.56g
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样品中Ba、Fe、O原子的个数之比是0.02×2︰0.02×2×2︰0.16=1︰2︰4
所以化学式为BaFe2O4(或BaO·Fe2O3)。
(8分)(1)4.5g水与________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
(2)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电子总数为76,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M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3)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x, 式中m等于 。
正确答案
略
(2分)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8倍,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应为 。
正确答案
1:1
略
将10.6克Na2CO3溶于水制成2L溶液,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mol/L
正确答案
0.05 ; 0.1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有关计算。根据n=m/M可知,10.6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0.6g÷106g/mol=0.1mol;又因为c=n/V,所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2L=0.05mol/L;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5mol/L×2=0.1mol/L。
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 mol/L、密度为0.915 g/cm3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2分)
(本题中氨的式量以 17.0计,水的密度以1.00 g/cm3计)
正确答案
见解析
(1)1.00 L该氨水中含氨的质量为12.0 mol×17.0 g/mol
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12.0 mol×22.4 L/mol
1.00 L该氨水中含水的质量为 1.00 L×0.915 g/L-12.0 mol×17.0 g/mol(1分)
其体积为
l体积水吸收378体积NH3气(标准状况)。 (1分)
方法二:若直接列出总式,同样给分:
1体积水吸收378体积NH3气(标准状况)。 (2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