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同学研究从矿石开始到产出钢铁的工艺流程。

(1)将6.62g铁矿石样品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渣中不含铁元素。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求该铁矿石含铁的质量分数。 

(2)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吨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保留两位小数)

(3)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4)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上述钢样粉末,分别加到100mL相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1)0.51

(2)1.97t

(3)50︰1

(4)1.25mol·L-1

(5)

试题分析:(1)将6.62g铁矿石样品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渣中不含铁元素。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物质的量为0.03mol,铁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故该铁矿石含铁的质量分数0.06*56/6.62= 0.51

(2)6.62g铁矿石中铁的质量为,生产l.00t生铁需要铁矿石的质量为:m(铁矿石)

(3)

(4)根据实验Ⅲ可得:

1mol        22.4L

      2.800L

(5)当钢样粉末中的铁未全部溶解时(m>1.406g),剩余的固体质量为:(5.624g+mg)-0.125mol×56g·mol-1=(m-1.376)g,当钢样粉末中的铁全部溶解时(m≤1.406g),剩余的固体质量为:(5.624+m)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装置II)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      

E.改用      加水,使溶液              。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             应该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正确答案

(12分) (1)没有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 胶头滴管。

(2)  2.0g    (3)  BCAFED

A. 低    B. 玻璃棒     C    500

E.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偏小,  重新配制 。

F.  1-2cm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等。

(1)根据装置图可知,主要的错误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所以还缺少玻璃棒。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胶头滴管。

(2)由于没有450ml的容量瓶,所以应该配制500ml容量瓶。则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5L×0.1mol/L×40g/mol=2.0g。

(3)根据配制原理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

A中如果液体损失,则溶质就减少,所以根据c=n/V可知,浓度是减小的。

B中溶解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C中所用容量瓶的规格应该是500ml的。

E中定容时需要要胶头滴管滴加,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加水超过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此时说明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置。

F中当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用胶头滴管定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①、②、③、④处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①1;②2;③NA;④44 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氧气通入10L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合,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V(CO)=_______

V(H2)=___________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V(CO):V(H2)= ___________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5L;5L (2)(a-10)∶(20-a) (3)10L<a<20L

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由方程式2CO+O2=2CO2、2H2+O2=2H2O可以看出氧气只需要5L(H2和CO总量的一半)剩余有15L,有10L是氧气,H2燃烧后不计体积,所以还有5L是CO2,由方程式可得CO为5L,所以H2为5L。

(2)消耗的V(O2)=1/2(VCO + VH2)= 5L

剩余的V(O2)="10L"

则V(CO)=V(CO2)=aL-10L

V(H2)=10L-V(CO)=20L-aL

所以V(CO)∶V(H2)=(a-10)∶(20-a)

(3)剩余气体为aL,其中必含O210L

所以a>10

若10L全部是H2,则剩余气体只有O2,应为10L;

若10L全部是CO,则剩余气体为CO2 + O2,V(CO2)+V(O2)="10L+" 10L="20L"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0L<a<20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1)常温下,将20.0g14%的NaCl溶液与30.0g24%的NaCl溶液混合,混合后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溶液。请计算:(无解题过程不得分)

①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②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在1000g水中加多少 mol NaCl,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溶液的浓度相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标准状况下,11.2LO2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9.6g,求混合气体中O2和CO2的体积之比

正确答案

(1)①混合过程中溶质是不变的

所以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②根据可知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③根据质量分数可知,解得x=4.3mol

(2)设混合气体中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

标准状况下,11.2L混合气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

所以有x+y=0.5mol和32x+44y=19.6g

解得x=0.2mol,y=0.3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O2和CO2的体积之比是2:3

考查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将100mL 0.40mol·L—1的BaCl2溶液与200mL 0.75mol·L—1的H2SO4溶液混合后,可得          克沉淀。滤去沉淀后(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2CO3固体,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升。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填写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四个恒等式: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n=N/NA=m/M=V/Vm=CBV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2O3

(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g/mol(保留一位小数)。

(2)将8 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 L,其中臭氧为________L。

(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 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 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 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35.6 (2)3 (3)50%

(1)设有1 mol O2

3O22O3 Δn

3 mol 2mol 1 mol

3 mol   0.1 mol

根据:=35.6 g/mol。

(2)3O22O3   ΔV

 3体积 2体积  1体积

   V(L)     8-6.5=1.5 L

V=3 L。

(3)加热条件下,O3、O2都能和铜粉反应,

故粉末增加的质量即为O2和O3的总质量。

设混合气体中含有O2 x mol,含有O3 y mol,

则有

解得

所以混合气体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5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铵盐样品A,是(NH4)2SO4、NH4HSO4的混合物。为确定A中各成分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取了数份相同质量的样品A溶于水,然后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1 mol/L的NaOH溶液,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干燥后用足量的浓硫酸完全吸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该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对应的数值是________;样品A中(NH4)2SO4、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NH4++OHNH3↑+H2O

(2)4.25 9∶2

 (1)(NH4)2SO4、NH4HSO4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加入NaOH溶液,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再发生NH4++OHNH3↑+H2O。(2)根据图象可知,NH3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质量为4.25 g,NH4HSO4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则(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0.112 5 mol,(NH4)2SO4、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1g铝与V升2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完全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最少为             

③产生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④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目为               

正确答案

①  2Al +2OH +2H2O =2AlO2 +3H2 ↑   ②   0.15升

③   10.08 升              ④  0.9NA(或5.418×1023

试题分析:①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放热离子方程式是2Al +2OH +2H2O =2AlO2 +3H2 ↑。

②8.1g铝的物质的量是0.3mo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3mol,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至少是0.3mol÷2mol/L=0.15L。

③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是0.4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45mol×22.4L/mol=10.08L。

④铝在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所以共失去0.9mol电子,其数目是0.9NA

点评:在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时,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反应的过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依据条件得出关系式即可。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