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共180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吞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域辽阔,自然及旅游资源丰富。新疆作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互通互联的枢纽,交通地位十分重要。
材料三“一带一路”示意图。
33.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特点及主要成因。(4分)
34.“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系了我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德国鲁尔区,试述鲁尔区工业区的成功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4分)
35.从地理角度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正确答案
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景观;从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水分条件变差。
解析
“丝绸之路”是时事热点话题,考生多关注新闻即可
考查方向
考查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陆地自然景观的经度地带性的规律,即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的“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是逐渐减少的,那么沿线所见到的景观依次就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有这样的变化特点就是因为水分的条件变差。
易错点
个别考生可能容易把“荒漠”这个景观写成“沙漠”
正确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考试平时多注意和多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考查方向
考查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
解题思路
从如何改善工业的环境,如何治理工业污染方面去思考。
易错点
考生有可能对工业的污染的结果认识不够深刻,解决问题的措施方面有点受思维限制。
教师点评
思维发散的题目,不难,能把问题解决就行了
正确答案
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旅游等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考查方向
考查工业发展对沿线和当地带来的影响。
解题思路
联系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带动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措施。
易错点
考生容易把消极的影响也答进去
内蒙古在新牧区建设中,重视新能源和公路发展。下图是内蒙古某地(
约41。N)一牧民安装太阳能的房屋简图。据此完成l~2题。
1.若不考虑天气状况,下列节日该屋顶太阳能发电效果最好的是( )
2.某游客沿图示公路自驾旅行,发现沿途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其形成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越靠近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发电效果越好,故答案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具体考查太阳点和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分布情况,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调用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太阳直射点和太阳高度角的分布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越靠近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发电效果越好。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和太阳高度角,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常与地球的运动等知识点交汇出题。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示可确定公路的走向是东西走向,植被的分布具有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具体考查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调用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确定公路的走向,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确定公路的走向。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以规律的影响因素,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较低,常与区域差异等知识点交汇出题。
8.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图5),完成下题。
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正确答案
解析
该地域位于安第斯的山脉的西侧,受山脉阻挡,热带荒漠带没有向东延伸,而是呈南、北狭长分布,沿岸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加剧了当地的干旱程度,使沙漠带直达赤道附近,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南美洲的热带沙漠带在太平洋沿岸南北延伸较长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该地域位于安第斯的山脉的西侧,受山脉阻挡,热带荒漠带没有向东延伸,而是呈南、北狭长分布,沿岸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加剧了当地的干旱程度,使沙漠带直达赤道附近。
易错点
本题只要抓住该沙漠带的形成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造成的即可解题。
知识点
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图1),完成1~3题。
1.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2.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本题只要能够正确判断出该地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照各个选项即可正确解答
正确答案
解析
我国的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植被页面指数较低,100°E以东与30°N的交汇处,随着地势的降低,距离海洋越来越近,且位于阶梯的过度地带,多地形雨,降水增加的幅度较大,植被页面指数大幅度增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造成我国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的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植被页面指数较低,100°E以东与30°N的交汇处,降水增加的幅度较大,植被页面指数大幅度增加。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D,海拔高度对植被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没有水,任何植物无法生长。
正确答案
解析
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度地带,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是当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度地带,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是当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易错点
本题只要对我国各地的地形地势与气候分布图准确掌握,即可准确解题。
正确答案
解析
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东区域,与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的特点与题设中的描述的地点的规律一致。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东区域,与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东区域,与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的特点与题设中的描述的地点的规律一致。
易错点
本题只要能够正确判断出该地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照各个选项即可正确解答。
下图为我国某地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5.由图示信息可以推断,该地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区落叶阔叶林和落叶植被的分布面积较大,我国北方地区以落叶林为主,A选项正确;我国南方地区以常绿林为主,B错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林地面积较小,C错误,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的差异及自然带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图中信息,结合不同植被的分布状况及选项中不同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回答即可。
易错点
部分学生根据草地的面积较大,容易错选成C选项或者D选项。我国南方地区多以常绿林为主。
教师点评
本题以数据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地理知识,难度中等,符合考查要求。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各种植被类型中,阴坡的植被分布状况好于阳坡,推断阴坡的水分条件好于阳坡,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差异,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仔细读图,从图中对比分析阳坡和阴坡的植被状况即可。一般而言,植被生长状况好的,水分条件教好。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A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阳坡的热量条件充足,但图中显示阳坡的植被分布小于阴坡。A、B错误;阴坡的热量不足,D选项表述错误。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2.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3.该区域可能位于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山脉东侧的植被是荒漠,对应的气候是温带荒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图中山脉东侧的植被是荒漠,对应的气候是温带荒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要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找出对应的植被类型,从而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的山脉西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是荒漠,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的不同,体现了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对两地自然带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故C正确,洋流只影响沿海地区,不能影响东西两坡,故D错误;两坡坡度相同,光照热量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故AB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形成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图中的山脉西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是荒漠,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的不同,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易错点
不同容易错选A,洋流只能影响沿海地区,不能影响东西两坡。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大量西岸为落叶阔叶林,判断大陆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只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可能在南美洲南北西侧,故D正确;图中西部临海,说明位于大陆西岸,故A错误;澳大利亚西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错误;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是热带雨林气候,故C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大量西岸为落叶阔叶林,判断大陆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只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可能在南美洲南北西侧。
易错点
本题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图中所给的有用信息作答,即可正确答题。
2. 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需要说明,一般而言影响冰川面积的因素主要与降水和气温,因情况复杂其重要性可能不同,但就本题讲,天山南北坡降差别很大,南坡降雪特少所以降水差异是山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所以C选项正确,A、 B、D选项错误
考查方向
山岳冰川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山岳冰川坡向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低,雪线越低的两个原则,比照,结合天山降水南北坡差异大的实际,判断出降水比气温对冰川影响更大的结论。
易错点
错选D选项,以为山脉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冰川面积就大,忽略了“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这一关键性条件。,
知识点
3. 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无
考查方向
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区域地理,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及整合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
注意知识的迁移及综合运运用。
易错点
错选A选项,忽略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
27.读世界局部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及奥兰〔挪威,北纬63.7度,东经9.6度,海拔10米〕和赫内桑德〔瑞典,北纬62.6度,东经18.0度, 海拔8米〕位置及气候图,完成问题。
(1)图中等温线的总体分布特征是___,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从甲地到乙地,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演变为____带,造成这种更替的原因是____。
(3)比较奥兰和赫内桑德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异同及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欧洲大陆两岸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太阳辐射 洋流
(2) 亚热带常绿便叶林热量由低纬向高纬减小;水分随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而出现纬度的变化
(3) 从降水看:相同点:两地都为年雨型(年内分配均匀);不同点:奥兰降水总量较赫内桑德多原因:两地终年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明显,但奥兰位于沿海迎风坡,降水丰富,而赫内桑德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从气温看:相同点:两地都是夏季温和,冬季寒冷不同点:赫内桑德夏季气温略高,冬季气温更低,且低于零度以下,气温年内较差更大 原因:赫内桑德地处内陆,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变小,气候的大陆性更强。
解析
(1)描述等温线特征主要从走向,(如东西、东北-西南、向南凸出等,或东段什么走向,西段什么走向)和等温线疏密(密集则温差大,稀疏则温差小)情况。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都与纬线平行,另外大陆两岸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和洋流。
(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符合纬度地带性特征。
(3)比较两地气温、降水异同注意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同时“异”和“同”缺一不可。然后对照特点,指出原因。从统计资料降水来看,两地都为年雨型,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奥兰多于赫内桑德。然后一个位于迎风坡,另一个位于背风坡。从气温来看两地都是夏季温和,冬季寒冷,赫内桑德夏季气温略高,冬季气温更低,且低于零度以下,气温年内较差更大。赫内桑德大陆性更强所致。
考查方向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2)气候类型及其成因(3)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题思路
(1)依据如何描述等值线分布特点据图总结回答。依据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及弯曲变化的原因。
(2) 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气候(气温、降水)的因素或各气候类型的成因总结分析。
(3) 首先据气温降水柱状图对比分析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异、同,结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易错点
(1)将因素答成原因
(2)仅回答影响降水变化的原因,而忽略热带到亚热带,热量也有变化。
(3)审题未注意“异”“同”两方面
知识点
1. 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左图可知,就冰川面积而言,以偏北坡向占绝对比重,这与天山降水主要分布在北坡的特点另外秦岭山脉、台湾山脉纬度低,基本没有山岳冰川分布,即使有也不会集中在北坡,横断山西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偏多,其山岳冰川应集中在南坡而不是北坡。所以A选项正确, B、C、D选项错误
考查方向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陆地水、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及其分析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
准确理解山岳冰川的存在条件,影响雪线高度的条件,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高度及气候特点,整合上述内容金相综合分析。
易错点
以为横断山脉高大,山岳冰川多,忽略了山岳冰川的坡向分布特点这一条件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