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共101题
10.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
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南省大理市(25°32′N, 120°32′E )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大理市下关镇(大理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976 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闻名于世。大理位于“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交叉路口,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销售集散地,有著名的白话“三道茶”文化。
材料二 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下关镇4、5 月风力较大的原因。
(3)写出该区域茶文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4)该区域是否适合发展风力发电?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1)变化特点:气温年变化较小(年较差较小)。
原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夏季凉爽;洱海的调节作用较强。
(2)受西南风或偏西风影响;位于 山谷地区,加剧风势(形成“狭管效应”)。
(3)位于古代重要的贸易学科网线路上,交通便利;种茶历史悠久,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销售集散地。
(4)适合。理由: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 技术相对成熟。
不适合。理由: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破坏生态环境。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多瑙河流域简图。
材料二:多瑙河是欧洲第2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
材料三:芦苇,禾本科。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该区域的罗马尼亚的芦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
(1)简述多瑙河上游甲地河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多瑙河年通货量巨大,高达上亿吨,请解释原因。
(3)分析多瑙河三角洲芦苇广布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降水多,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
(2)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干流流经盆地和平原,水流和缓,通航条件好;流经国家多,通航里程长;与欧洲其他河流有运河相通,经济腹地广。
(3)多瑙河三角洲面积广,浅海滩涂面积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冬季凌汛,河水泛滥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 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正确答案
(1)降水丰富,河水泛滥,水源补给丰富;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2)东南沿海
①柑橘面积广
②橙汁加工工业发达
③海运便利
④离欧美市场较近
(3)新能源比重大 清洁能源比重大
经济意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
社会意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节能源危机
环境意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改善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读下图,图示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选择这个时间出发的原因主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图14)及风向频率图(图15)。区域内有大片绿洲,甲地是我国最早风能开发利用的地区,这里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年平均风速6.2米/秒。甲处风能丰富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本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知识点
1勾地企业在中国香港发行股票,其公司治理要求:审核委员会成员须有至少( )名成员,并必须全部是非执行董事。
A.1
B.3
C.5
D.7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内地企业在中国香港发行股票,其审核委员会成员须有至少3名成员,并必须全部是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1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且具有适当的专业资格,或具备适当的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审核委员会的成员必须以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出任主席者也必须是独立非执行董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极为短缺的国家。近年来,为了摆脱能源依赖进口的局面,积极开发本土能源资源。该国北部的M地区(图6所示)背山面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令电力工程设计师们萌生了能源开发的新构想。智利某能源公司计划在M地区东部的高山上修建两座“水电站”,利用先期开发的太阳能把海水抽到高山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电能。该计划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00兆瓦,足以满足M地区及其地区数百万居民的用电需求。
图6
15.分析智利M地区河流水能难以开发利用的不利自然条件。(8分)
16.推测智利及M地区化石能源缺乏的地质条件。(5分)
17.阐述在M地区太阳能未能得到大力推广的自然原因。(5分)
18.对该国在M地区调海水建“水电站”的计划,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表述见解。(6分)
正确答案
该地区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小、河流稀少;(4分)流程短,流量有限;(2分)多时令河,季节变化大。(2分)
解析
智利多山地,河流落差大,但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河流少,多季节性河流,河流的水能资源不丰富,难以开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智利开发河流水能资源的不利条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智利多山地,河流落差大,但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河流少,多季节性河流,河流的水能资源不丰富,难以开发。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不能遗漏要点,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正确答案
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以隆升为主;(3)生物量有限,缺乏化石能源形成的沉积地质环境与条件。(2分)
解析
化石能源多分布在沉积岩中,是由古生物的遗体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该地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壳以隆起为主,少有植物生长,缺乏化石能源形成的沉积地质环境与条件。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智利及M地区化石能源缺乏的地质条件,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化石能源多分布在沉积岩中,是由古生物的遗体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该地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壳以隆起为主,少有植物生长,缺乏化石能源形成的沉积地质环境与条件。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不能遗漏要点,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正确答案
易受夜间和风沙及大雾天气影响,(3分)集中难度大,稳定性较差。(2分)
解析
智利沿岸有寒流,多大雾天气,附近风沙较大,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和利用,光照在时间上不集中,导致发电不稳定。
考查方向
M地区太阳能未能得到大力推广的自然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智利沿岸有寒流,多大雾天气,附近风沙较大,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和利用,光照在时间上不集中,导致发电不稳定。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正确答案
可行:发挥高山与海洋间距小的海陆位置及落差优势,引海水发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及克服太阳能的不稳定性,优化能源结构。(应答合理可酌情评分,满分6分)
不可行:能源经过二次转化,调海水的工程建设投资量较大;海水可能对安第斯山区及沙漠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该地区多地震等地质灾害,难以确保库区安全。(应答合理可酌情评分,满分6分)
解析
可行应从一下方面分析:智利多山地,落差大,发挥高山与海洋间距小的海陆位置及落差优势,引海水发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及克服太阳能的不稳定性,优化能源结构。不可行应分析如下:调海水的工程建设投资量较大;海水可能对安第斯山区及沙漠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该地区多地震等地质灾害,难以确保库区安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该国在M地区调海水建“水电站”的计划,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表述见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行就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来分析;不可行则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分析。
易错点
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无论回答赞成还是反对,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只能从一个方面来回答。
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
C.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
33.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
正确答案
32.C
33.D
解析
32.由图可知,森林、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牧场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
33.根据所学知识,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的几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