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共2985题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共2985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可以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要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的新格局

②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④既要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CPI日益高企的压力下,各地政府纷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一举措属于(  )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 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B在公有制前提下 , 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D按劳分配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社部2012年10月25日透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年底将全面推开,将通过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由主管部门依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以及风险等因素,确定分配办法和收入水平,目的在于改变事业单位日趋严重的人浮于事作风,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

①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②目的是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水平

③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收入的关系 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就要

①健全居民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②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

③逐步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④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乡村爱情》中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开始时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腐制品厂,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张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1 500元。2008年4月,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获利20万元,他把其中的10万元用以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同年8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张某的收入方式有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由于油价不断上涨,财政部加大了对各省的农资补贴。截至2012年3月,财政部累计拨付农资综合补贴1 078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这部分资金将直接补助给种粮农户。材料中的支出

①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③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④提高了农民初次分配收益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形,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污染的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问题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未来1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二: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公平的“稳压器”。我国目前大约23%人口跨入中产阶层,珠三角地区已率先呈现了“橄榄形”的雏形。但是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劳动报酬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004年49.6%降到2009年的40.6%。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

(1)结合材料一,说明“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请为广东实现“橄榄形”收入分配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3)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④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左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 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且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最终消费率则呈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过低。表明我国投资过旺,消费不足,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2)要调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为此要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促进消费;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信心;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消费。

下一知识点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