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了草酸的一些信息,整理出下表

(1)该组同学欲通过实验验证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的CO2和CO(装置符合气密性要求,其他试剂可自选)。

①填写表中空白。

②简述检验CO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草酸钠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

①准确称取2. 680g草酸钠,溶于稀硫酸和水制成10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将待 测KMnO4溶液置于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待测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②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混合后,发现开始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迅速褪色。针对该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你猜想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稀硫酸外,还需要选择的合理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

②在C处后尖嘴管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2)①酸式;0. 08000 mol/L;②催化剂(或Mn2+的催化作用);硫酸锰(或MnSO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1)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 。

(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斥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2CuSO4+4NaHCO3 = Cu(OH)2   CuCO3↓+3CO2↑+2Na2SO4+H2O   Cu(OH)2·CuCO3+4HCOOH+5H2O = 2Cu(HCOO)2·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③步骤ⅰ是将一定量CuSO4·5H2O晶体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Ⅱ.甲酸铜的制备:将Cu(OH)2·Cu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⑤“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②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③研细并混合均匀

④出现黑色固体

⑤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⑥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两个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1)甲组:

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另选试剂)。

正确答案

(1)①CO2;充分除去CO;溶液褪色或变浅;CO;②

(2)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a-d-e-j;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①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②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MnO4- + ___ H2C2O4 + ____ H+ = ____ Mn2+ + ___ CO2↑ + ____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变红。据此回答:

①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简单表述),该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1)HCO3- + H2C2O4 = HC2O4-+ CO2↑+ H2O

(2) ①还原性 ②2、5、6、2、10、8

(3) ①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②H2C2O4H2O+CO↑+CO2

(4)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 > c(OH-),所以溶液呈酸性

(5)Na+>HC2O4->H+> C2O42->O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3个实验:

实验1: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开始缓慢褪色,后来迅速变成无色。(反应热效应不明显,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取少量草酸晶体装入试管,加水溶解,向试管里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2)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草酸在常温下呈无色晶体状,其晶体的熔化温度低于草酸的分解温度,且易升华。为了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变浑浊,E处无现象,G玻璃管里黑色变红色,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G中反应的氧化产物,H试管所装试剂是_____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还原;锰离子起催化作用或锰离子浓度增加,加快了反应速率

(2)酸;Ca(OH)2+H2C2O4=CaC2O4↓+2H2O

(3)冷凝草酸蒸气,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H2C2O4CO↑+CO2↑+H2O

(4)澄清石灰水(或偏铝酸钠溶液或硅酸钠溶液等);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两个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1)甲组:

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

___________ ;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可另选试剂)。

正确答案

(1)①CO2;充分除去CO2;溶液褪色或变浅;CO;

②HOOC-COOHCO2↑+CO↑+H2O

(2)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a→d→e→j;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浑浊,则未发生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①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②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MnO4- + ___ H2C2O4 + ____ H+ = ____ Mn2+ + ___ CO2↑ + ____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变红。据此回答:

①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简单表述),该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1)HCO3- + H2C2O4 = HC2O4-+ CO2↑+ H2O

(2) ①还原性 ②2、5、6、2、10、8

(3) ①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②H2C2O4H2O+CO↑+CO2

(4)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 > c(OH-),所以溶液呈酸性

(5)Na+>HC2O4->H+> C2O42->O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与淀粉相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B与羧酸和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C的催化氧化产物既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原料之一,又是常见的居室污染物;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1)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

(2)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

(3)某同学欲验证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A,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 

②加热3~4 min 

③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少量稀硫酸

⑤加热

⑥待冷却后,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则以上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⑤③④⑥②

正确答案

(1)CH3CH(OH)COOH

(2)

(3)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的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也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150mL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0g水杨酸、5mL乙酸酐(密度1.08g/ml)和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条件下反应5~10min。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②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③ 将粗产品置于100mL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分钟,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过滤,用5~10mL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mL4mol/L盐酸,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纯净物)1.9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要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应采用_________ 加热方法。用这种加热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验产品中是否混有水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计算本次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为_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水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2)洗涤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

(3)使阿司匹林转化为可溶性盐,而与不溶性的物质相互分离;将阿司匹林的可溶性盐重新转化为阿司匹林

(4)向水中加入少量产品,然后滴加FeCl3溶液,若有紫色出现,产品中有水杨酸,若无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不含水杨酸

(5)0.73或7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HA为一元弱酸,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HA与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的酸性强弱,查阅资料如下

(1)已知25℃时,乙酸和甲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1.75×10-5和1.7×10-4,通过分析可知,乙酸的酸性______(填“强 于”、“弱于”或“等于”)甲酸。

(2)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供选实验试剂与仪器:0.1 mol·L-1的CH3COONa、0.1mol·L-1的NaA、pH=2的

HCOOH、pH=2的HA、蒸馏水、精密pH试纸、烧杯、量筒、玻璃棒。

I.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HA的酸性比甲酸、乙酸强。假设2:HA的酸性比甲酸、乙酸弱。假设3:_______________。

Ⅱ.甲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证明假设1和假设2,写出预期现象。

正确答案

(1)弱于

(2)I.HA的酸性比甲酸弱,比乙酸强; Ⅱ.①稀释后溶液的pH(HA)>pH(HCOOH);

②pH(NaA)>pH(CH3COONa)

下一知识点 : 有机合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羧酸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