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硝基苯是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做有机溶剂。反应如下:

组装如右上图反应装置。有关数据列表如右下表:

制备硝基苯流程如下:

请回答:

8.步骤①配制混酸:取100 mL烧杯,用20 mL浓硫酸与18 mL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操作是:在烧杯中先加入________,再                     ,并不断搅拌、冷却;把配好的混和酸加入恒压漏斗中;最后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8 mL苯。

9.在室温下向三颈瓶中的苯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加热。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最好用________代替(填仪器名称);上图中的加热方式称为               ;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原因是                     。硝基苯的提纯步骤为:

10.步骤⑤表明混合物中有苯和硝基苯的操作和现象是                           

11.步骤⑥验证中,液体已洗净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                 ;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须先向液体中加入无水CaCl2除去水,然后     (填操作名称)。

12.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含二硝基苯                             

13.用铁粉、稀盐酸与硝基苯(用Ph-NO2表示 )反应可生成染料中间体苯胺(Ph-N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18mL浓硝酸    沿杯壁(或玻棱)缓缓加入20mL浓硫酸

解析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所以先加的是浓HNO3,操作方法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一样,沿杯壁缓缓加入20mL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冷却;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中各步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各步骤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目的和操作的考查,对实验仪器和反应的条件等的考查,以及实验中各步骤的做法和目的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反应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推断的考查,还有在实验中离子或者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和图表信息的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并且考查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冷却;  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冷凝管来替代,图示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

易错点

对实验中的各个反应原理没有分析清楚,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准确推断各个步骤的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区别。在所给的提示中没有挖掘到有效信息来推测反应的实验现象,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实验仪器比较陌生,对题中所给的数据不能利用或是计算处理不仔细导致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球形冷凝管(或蛇形冷凝管,)     水浴加热  减少(或防止)副反应发生(或减少硝酸分解)

解析

在室温下向三颈瓶中的苯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加热。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球形冷凝管来替代;上图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中各步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各步骤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目的和操作的考查,对实验仪器和反应的条件等的考查,以及实验中各步骤的做法和目的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反应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推断的考查,还有在实验中离子或者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和图表信息的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并且考查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冷却;  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冷凝管来替代,图示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

易错点

对实验中的各个反应原理没有分析清楚,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准确推断各个步骤的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区别。在所给的提示中没有挖掘到有效信息来推测反应的实验现象,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实验仪器比较陌生,对题中所给的数据不能利用或是计算处理不仔细导致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将混合物倒入装有蒸馏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三层(或上层、下层均为油状物或油珠)

解析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中各步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各步骤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目的和操作的考查,对实验仪器和反应的条件等的考查,以及实验中各步骤的做法和目的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反应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推断的考查,还有在实验中离子或者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和图表信息的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并且考查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冷却;  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冷凝管来替代,图示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

易错点

对实验中的各个反应原理没有分析清楚,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准确推断各个步骤的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区别。在所给的提示中没有挖掘到有效信息来推测反应的实验现象,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实验仪器比较陌生,对题中所给的数据不能利用或是计算处理不仔细导致错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蒸馏

解析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须先向液体中加入无水CaCl2除去水,然后根据图示信息表明二者的沸点不相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中各步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各步骤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目的和操作的考查,对实验仪器和反应的条件等的考查,以及实验中各步骤的做法和目的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反应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推断的考查,还有在实验中离子或者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和图表信息的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并且考查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冷却;  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冷凝管来替代,图示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

易错点

对实验中的各个反应原理没有分析清楚,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准确推断各个步骤的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区别。在所给的提示中没有挖掘到有效信息来推测反应的实验现象,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实验仪器比较陌生,对题中所给的数据不能利用或是计算处理不仔细导致错误。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测定粗产品的密度大于1. 205/cm3(或在冷冻室中测熔点高于5.7℃,或在5.7-89℃之间)

解析

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即可。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中各步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各步骤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目的和操作的考查,对实验仪器和反应的条件等的考查,以及实验中各步骤的做法和目的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反应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推断的考查,还有在实验中离子或者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和图表信息的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并且考查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冷却;  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冷凝管来替代,图示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

易错点

对实验中的各个反应原理没有分析清楚,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准确推断各个步骤的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区别。在所给的提示中没有挖掘到有效信息来推测反应的实验现象,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实验仪器比较陌生,对题中所给的数据不能利用或是计算处理不仔细导致错误。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Ph-NO2+3Fe+6HCl→Ph-NH2+3FeCl2+2H2O (若写成:C6H5NO2+3Fe+6HCl→C6H7N+3FeCl2+2H2O或同样给分)

解析

用铁粉、稀盐酸与硝基苯(用Ph-NO2表示 )反应可生成染料中间体苯胺(Ph-N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h-NO2+3Fe+6HCl→Ph-NH2+3FeCl2+2H2O (若写成:

C6H5NO2+3Fe+6HCl→C6H7N+3FeCl2+2H2O或

同样给分)

考查方向

实验过程中各步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各步骤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目的和操作的考查,对实验仪器和反应的条件等的考查,以及实验中各步骤的做法和目的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反应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推断的考查,还有在实验中离子或者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和图表信息的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并且考查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浓硫酸与浓硝酸配制混和酸时,和稀释浓硫酸的做法是一样的,是酸入水,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时,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冷却;  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起到平衡压强和散热的作用,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冷凝管来替代,图示中的三颈烧瓶是放到透明的有水的水槽中,下方有电磁加热器,则该加热方式就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目的在于第一个反应,其中温度控制在此温度下的目的为了的来更多有用的产物,防止其他的杂质或是副产物的产生。  步骤⑤中的混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中加入水,肯定会出现分层,而苯和硝基苯与水的密度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三层现象。  步骤⑥中加入了Na2CO3溶液,液体是否洗净只要看CO32-是否存在,检验CO32-可以用氯化钙和氯化钡即可。设计实验证明中:“粗产品2”中是否含二硝基苯就要根据图示信息去测定二硝基苯的密度和熔沸点是否和图表信息一致;

易错点

对实验中的各个反应原理没有分析清楚,根据所给的信息不能准确推断各个步骤的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区别。在所给的提示中没有挖掘到有效信息来推测反应的实验现象,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实验仪器比较陌生,对题中所给的数据不能利用或是计算处理不仔细导致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有机物X、Y、M(已知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B实验室由Y和M制取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来提纯

C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COO-”结构的还有3种

DY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3:2: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分析上述转化关系: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可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A.葡萄糖含有醛基,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故A正确;B、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来提纯;因为饱和Na2CO3溶液作用是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B正确;C、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含-COO-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CH3、CH3CH2COOCH3、HCOOCH(CH3)2 、CH3CH2CH2COOH、(CH3)2CHCOOH共5种。D、Y(CH3CH2OH)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其峰面积比为3:2:1 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性质,难度不大,有机物的推断为解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可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易错点

有机物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知识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化合物M是二苯乙炔类液晶材料的一种,最简单的二苯乙炔类化合物是,以互为同系物的单取代芳烃A、G为原料合成M的一种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23.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_个碳原子共平面,F结构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①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6.关于物质C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遇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B能够被氧化成醛类物质

C其一氯代有机产物两种

D一定条件下能够和氢溴酸发生反应

27.B满足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2∶2∶l∶l的是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28.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苯乙烯和甲苯为起始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乙苯

解析

(1)由反应①分析可知A与乙酰基氯发生了取代反应得到:,因此A为即乙苯。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综合知识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信息由A为单取代芳烃的同系物,再结合①对A的结构进行判断,再利用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相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对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则要进行有序思维,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推,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有机合成路线采用逆推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将产物先进行拆解,再逐步推断。

易错点

分子共面问题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计算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10      碳碳三键

解析

(2)经反应③得到D,D物质能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得到E,E在KOH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炔烃因此D、E、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D分子中利用苯环共面,乙烯共面等知识推出其最多有10个碳原子共面。F中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综合知识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信息由A为单取代芳烃的同系物,再结合①对A的结构进行判断,再利用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相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对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则要进行有序思维,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推,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有机合成路线采用逆推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将产物先进行拆解,再逐步推断。

易错点

分子共面问题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计算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         加成反应

解析

(3)反应①是乙苯与乙酰基氯发生取代反应,并且得到HCl,反应方程式见答案。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综合知识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信息由A为单取代芳烃的同系物,再结合①对A的结构进行判断,再利用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相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对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则要进行有序思维,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推,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有机合成路线采用逆推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将产物先进行拆解,再逐步推断。

易错点

分子共面问题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计算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4)物质C中无酚羟基,A错误。羟基所在的碳上要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氢,才能被氧化得到醛,B错误。苯环侧链上还有H,也能发生取代,C错误。醇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Br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综合知识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信息由A为单取代芳烃的同系物,再结合①对A的结构进行判断,再利用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相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对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则要进行有序思维,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推,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有机合成路线采用逆推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将产物先进行拆解,再逐步推断。

易错点

分子共面问题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计算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15

解析

(5) 、上述结构各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所以共计15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2∶2∶l∶l的是。(6)合成,采用逆推的方法,将其先根据反应⑦拆分成,再结合起始物得到正确的合成路线,结果见答案。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综合知识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信息由A为单取代芳烃的同系物,再结合①对A的结构进行判断,再利用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相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对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则要进行有序思维,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推,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有机合成路线采用逆推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将产物先进行拆解,再逐步推断。

易错点

分子共面问题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计算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6)合成,采用逆推的方法,将其先根据反应⑦拆分成,再结合起始物得到正确的合成路线,结果见答案。

考查方向

有机化学综合知识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信息由A为单取代芳烃的同系物,再结合①对A的结构进行判断,再利用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相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对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则要进行有序思维,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推,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有机合成路线采用逆推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将产物先进行拆解,再逐步推断。

易错点

分子共面问题与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计算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2015年我国药物化学家屠呦呦因发明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异胡薄荷醇为起始原料是人工合成青蒿素的途径之一(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胡薄荷醇遇FeCl3溶液显紫色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个六元环

C异胡薄荷醇可发生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D青蒿素在热的酸、碱溶液中均可稳定存在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酚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该物质中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发生显色反应,故A错误;B.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个六元环、1个七元环,故B错误;C.异胡薄荷醇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具有烯烃和醇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故C正确;D.青蒿素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在热的酸、碱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解题思路

A.酚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个六元环;C.异胡薄荷醇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具有烯烃和醇的性质;D.青蒿素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

易错点

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易混淆,相关概念记忆不准确

知识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7 分

有机化合物甲、乙用于制备化妆品,二者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及条件略)。

已知:

(-R、-R’代表烃基或-H)

13.D的结构简式是          

14.化合物A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①“E→F”的反应类型是        

②“F→有机化合物甲”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 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           

16.化合物W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关于B与W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系物

b. 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c. 相同物质的量的B和W与H2完全反应,消耗H2物质的量不同

17.M、N中均只含一种官能团,N中含有四个甲基。

① X的结构简式是         

② 满足合成路线的N的同分异构体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H≡CH               (2 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加成反应          (2 分)

③                     (2 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b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少量SO2气体,可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

B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水,可加入生石灰,然后进行蒸馏[

C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漏,装溶液时需要润洗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再进行蒸馏

正确答案

D

解析

A. 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但二氧化硫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

B. 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而不可以与乙醇反应;

C. 滴定管内壁有水,如果不润洗,加入的溶液就被稀释了,这样滴定时滴下的体积就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就偏大了;

D. 若制备乙酸乙脂的时候,酸过量,那么制得的乙酸乙脂中就有乙酸残留.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将这过量的乙酸除去.在分液以后,就可以将乙酸乙脂分离出来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解题思路

A. 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B. 生石灰不可以与乙醇反应;

C. 滴定管内壁有水,加入的溶液就被稀释;

D. 若制备乙酸乙脂的时候,酸过量,那么制得的乙酸乙脂中就有乙酸残留;

易错点

常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检验、制备和分离,易错点为常见相关基本实验操作。

知识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A、B、C、D、E、F、G、H八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7.写出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8.B与D可形成三原子分子X,X的电子式为                     

9.E、F、H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10.G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单质在高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1.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Z溶于水时能促进水的电离,测得Z的水溶液pH<7,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12.盐Y由B、D、E组成。以熔融盐Y为电解质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

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13.用熔融盐Y的燃料电池作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 4 溶液至无色后继续电解一段时间。断开电路,向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溶液恢复到电解之前的体积和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第三周期第IA族

解析

(1)E在周期表中的第一纵行,第三横行即第三周期第IA族。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解析

(2)B为碳,D为氧二者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为CO2,C与O之间共用二对共用电子对。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r(S 2-) > r(Na +) > r(Al 3+)

解析

(3)离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S2-的核外电子层数最多半径最大,再就是看质子数,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r(S 2-) > r(Na +) > r(Al 3+)。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SiO 2 +2C高温 Si+2CO↑

解析

(4)G的氧化物为SiO2,B为C,二者在高温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iO 2 +2C高温 Si+2CO↑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NH4+ + H2ONH3·H2O+H+

解析

(5)A、C、D形成的强电解质有HNO3 、NH4NO3等。能促进水解,且水溶液显酸性的应当是NH4+的水解所致,离子反应式为NH4+ + H2ONH3·H2O+H+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6)H2 +CO32- -2e =H2O+CO2

解析

(6)B、D、E形成的熔融盐为Na2CO3,两极通入的气体为H2、O2 ,通氢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后生成的H+与CO32-反应生成CO2,电极反应为:H2 +CO32- -2e =H2O+CO2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7)0.4 mol

解析

(7)电解CuSO 4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 ,当硫酸铜不足时,则断续电解水。电解一段时间后,补充的Cu(OH)2与H2SO4反应生成回硫酸铜与水,氢氧化铜0.1mol,得到硫酸铜0.1mol和水0.2mol,意味着电解过程中先是0.1molCuSO4和0.1molH2O放电,后是继续电解了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电化学知识及水解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这种综合性题考查的内容相当广,解题时先审清题,逐一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能联想到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解答。

易错点

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燃料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的相关计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丁二酮肟是检验Ni2+的灵敏试剂。

34.Ni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丁二酮肟分子中C原子轨道杂类型为 ,1mol丁二酮肟分子所含键的数目为

35.Ni能与CO形成四羰基镍[Ni(CO)4],四羰基镍熔点-19.3℃,沸点42.1℃,易溶于有机溶剂。

Ni(CO)4固态时属于 晶体(填晶体类型)。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 (填化学式)。

36.Ni2+与Mg2+、O2—形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Ni2+未画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r]3d8 sp3和sp2 15mol

解析

Ni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丁二酮肟分子中C原子轨道杂类型为sp3和sp2;1mol丁二酮肟分子所含键的数目为15mol。

考查方向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离子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解题思路

看各个离子的分布

易错点

知识掌握不熟练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分子 CN-

解析

①Ni(CO)4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

②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CN-

考查方向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离子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解题思路

看各个离子的分布

易错点

知识掌握不熟练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Mg2NiO3

解析

读图可知Mg2+与O2—之比为2:3,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2NiO3

考查方向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离子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解题思路

看各个离子的分布

易错点

知识掌握不熟练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天然品秘鲁香脂、吐鲁香脂、安息香膏、苏合香膏等含有肉桂酸苄酯。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16H14O2

②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肉桂酸苄酯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⑤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

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8mol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由肉桂酸苄酯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分子式为C16H14O2,正确;

②肉桂酸苄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

③肉桂酸苄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肉桂酸苄酯含有酯基,能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④肉桂酸苄酯碳碳双键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现象,正确;

⑤肉桂酸苄酯含有一个酯基,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正确;

⑥肉桂酸苄酯含有碳碳双键,消耗1molH2,两个苯环消耗6molH2,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7mol,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碳碳双键和酯基的性质。

解题思路

由肉桂酸苄酯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分子式为C16H14O2;肉桂酸苄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肉桂酸苄酯含有酯基,能发生取代反应,肉桂酸苄酯碳碳双键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现象,肉桂酸苄酯含有一个酯基,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肉桂酸苄酯含有碳碳双键,消耗1molH2,两个苯环消耗6molH2,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7mol,据此作答:

易错点

本题考查不饱和烃和酯基的性质,难度不大.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知识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9.扑热息痛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扑热息痛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NO2

B扑热息痛易溶于水

C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属于芳香烃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分子式为C8H9NO2,故A错误;

B.含酚-OH、-CONH-,该有机物不溶于水,故B错误;

C.含酚-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C正确;

D.含O、N等元素,不是芳香烃,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解题思路

由结构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酚-OH、-CONH-,结合酚及肽键的性质来解答

易错点

酚的性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下一知识点 :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