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5880题
如图所示,在橄榄球比赛中,一个85kg的前锋队员以5m/s的速度跑动,想穿越防守队员到底线触地得分.就在他刚要到底线时,迎面撞上了对方两名均为65kg的队员,一个速度为2m/s,另一个速度为4m/s,然后他们就扭在了一起,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以前锋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撞后共同速度为v,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3v3=(m1+m2+m3)v
解得:v==
m/s=0.16m/s,
所以他们碰撞后的共同速率为0.16m/s,方向与前锋方向相同,所以碰撞后他们动量的方向仍向前,能到达底线位置,所以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左端靠在竖直墙壁上,其左侧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是光滑的,轨道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将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物块沿轨道滑行至轨道末端C处恰好没有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关于物块从A位置运动至C位置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物块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小车和物块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物块从A滑到B的过程中,小车静止不动,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mgR=mv2-0,解得,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
v=;在物块从B运动到C过程中,物块做减速运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最终两者速度相等,在此过程中,
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M+m)v′,v′=,以物块为研究对象,
由动能定理可得:-Wf=mv′2-
mv2,解得:Wf=mgR-
,故B错误;
C、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Wf车=Mv′2=
,故C错误;
D、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R=Q+(M+m)v′2,解得:Q=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地面的N点处,弹簧自然伸长时另一端位于O点,水平面NO段为光滑地面,B点右侧为粗糙水平面,O点和M点的距离为L,现有质量相等均为m的A、B滑块,先用滑块B向左压缩弹簧至P点,B和弹簧不栓接,由静止释放后向右运动与静止在M点的A物体碰撞,碰撞后A与B粘在一起,A向右运动了L之后静止在水平面上,已知水平面与滑块之间滑动摩擦因数都为μ,求
(1)B刚与A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
(2)B将弹簧压缩至P点时克服弹力所做的功?
(3)若将B物体换成质量是2m的C物体,其余条件不变,则求A向右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对碰后,对物体A和B,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2)A和B碰撞过程系统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2=2mv1
从O到M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克服弹力做的功:W==5μmgL;
(3)对C物体:W=
C物体从O到M点由动能定理:
C和A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5=3mv6
对碰后物体A和C由动能定理:,
解得:;
答:(1)B刚与A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为;
(2)B将弹簧压缩至P点时克服弹力所做的功为5μmgL;
(3)若将B物体换成质量是2m的C物体,其余条件不变,A向右运动的距离是L.
解析
解:(1)对碰后,对物体A和B,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2)A和B碰撞过程系统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2=2mv1
从O到M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克服弹力做的功:W==5μmgL;
(3)对C物体:W=
C物体从O到M点由动能定理:
C和A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5=3mv6
对碰后物体A和C由动能定理:,
解得:;
答:(1)B刚与A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为;
(2)B将弹簧压缩至P点时克服弹力所做的功为5μmgL;
(3)若将B物体换成质量是2m的C物体,其余条件不变,A向右运动的距离是L.
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示图象可知,木板获得的速度为v=1m/s,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解得:M=4kg,
木板A的质量为 M=4kg,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k=Mv2=
×4×12=2J,故A正确.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mv02-
mv2-
Mv2,代入数据解得:△E=4J,故B错误;
C、由图得到:0-1s内B的位移为xB=×(2+1)×1m=1.5m,A的位移为xA=
×1×1m=0.5m,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L=xB-xA=1m,故C错误.
D、由图示图象可知,B的加速度:a==
=-1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Bg=mBa,代入解得,μ=0.1,故D正确.
故选:AD.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a射线、β射线、r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a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
E.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减小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滑块A、C质量均为m=1kg,B质量为M=3kg.开始时A、B静止,现将C以初速度v0=2m/s的速度滑向A,与A碰后C的速度变为零,而后A向右运动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
①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
②A与B碰撞过程中,A与B增加的内能.
正确答案
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故A错误;
B、r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即光子流,不带电,故B错误;
C、根据波尔理论知: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C正确;
D、根据电荷数守恒知发生一次a衰变质子数减少2个,发生一次β衰变质子数增加一个,所以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a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故D正确;
E、半衰期只与元素本身有关,物温度状态等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D.
(2)①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对整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mv0=(m+M)v
解得:v=0.5m/s
②对A和C,设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mv0=mvA
对A和B,由能量守恒:△E=mvA2-
(M+m)v2
联立解得:△E=1.5J
答:①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0.5m/s;
②A与B碰撞过程中,A与B增加的内能1.5J.
解析
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故A错误;
B、r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即光子流,不带电,故B错误;
C、根据波尔理论知: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C正确;
D、根据电荷数守恒知发生一次a衰变质子数减少2个,发生一次β衰变质子数增加一个,所以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a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故D正确;
E、半衰期只与元素本身有关,物温度状态等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D.
(2)①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对整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mv0=(m+M)v
解得:v=0.5m/s
②对A和C,设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mv0=mvA
对A和B,由能量守恒:△E=mvA2-
(M+m)v2
联立解得:△E=1.5J
答:①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0.5m/s;
②A与B碰撞过程中,A与B增加的内能1.5J.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