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后退,规定人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0.

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距离为x,则人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为L-x.

则有:m=M

解得:x=,L-x=

答: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

解析

解: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后退,规定人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0.

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距离为x,则人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为L-x.

则有:m=M

解得:x=,L-x=

答: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A、B两船的质量均为M,都静止在平静的湖面上,现A船中质量为的人,以对地的水平速率v从A船跳到B船,再从B船跳到A船…经n次跳跃后,人停在B船上;不计水的阻力,则:(  )

AA、B两船速度大小之比为2:3

BA、B(包括人)两动量大小之比2:3

CA、B(包括人)两船的动能之比3:2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B、以人与两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人在跳跃过程中总动量守恒,所以A、B两船(包括人)的动量大小之比总是1:1,故B错误;

A、最终人在B船上,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整个过程中,以A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A-(M+)vB=0,

解得:=,故A错误;

C、动能之比:==,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模块3-5)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其放射线在磁场中不偏转的是γ射线

C.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要放出核能

D.由图可知,原子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吸收能量

(2)第一代核反应堆以铀235为裂变燃料,而在天然铀中占99%的铀238不能被利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使铀238变成高效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使用的核燃料是钚239,裂变时释放出快中子,周围的铀238吸收快中子后变成铀239,铀239()很不稳定,经过______次β次衰变后变成钚239(),写出该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______

(3)两磁铁各固定放在一辆小车上,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已知甲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0.5kg,乙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1.0kg.两磁铁的N极相对.推动一下,使两车相向运动.某时刻甲的速率为2m/s,乙的速率为3m/s,方向与甲相反.两车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相碰,则两车最近时,乙的速度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在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γ射线不带电,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故B正确.

C、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有质量亏损,将释放能量.故C正确.

D、原子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有质量亏损,将释放能量.故D错误.

故选ABC.

(2)β衰变,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铀239()衰变后变成钚239(),电荷数增2,质量数不变,知发生了2次β衰变.

核反应方程为:

(3)两车最近时,速度相同,规定乙初始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m+m)v

解得:v=

方向与乙开始速度方向相同.

故答案为:(1)ABC (2)2,,(3)1.33m/s,方向和乙开始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解:(1)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在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γ射线不带电,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故B正确.

C、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有质量亏损,将释放能量.故C正确.

D、原子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有质量亏损,将释放能量.故D错误.

故选ABC.

(2)β衰变,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铀239()衰变后变成钚239(),电荷数增2,质量数不变,知发生了2次β衰变.

核反应方程为:

(3)两车最近时,速度相同,规定乙初始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m+m)v

解得:v=

方向与乙开始速度方向相同.

故答案为:(1)ABC (2)2,,(3)1.33m/s,方向和乙开始速度方向相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两物块A、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2m,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物块上,开始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用手固定两物块.现在先释放物块B,当物块B的速度大小为3v时,再释放物块A,此时弹簧仍处于拉伸状态;当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v时,弹簧刚好恢复原长.自始至终弹簧都未超出弹性限度.求:

①弹簧刚恢复原长时,物块B的速度大小;

②两物块相距最近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正确答案

解:(1)从释放小车A到弹簧刚恢复原长时,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3v=2m•vB-mv

得:vB=3.5v

②两小车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3v=(2m+m)vA

得:vA=2v

根据系统机械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为:

Ep=mv2+(3.5v)2-×3m×(2v)2=

答:①弹簧刚恢复原长时,小车B的速度大小3.5v;

②两物块相距最近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是

解析

解:(1)从释放小车A到弹簧刚恢复原长时,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3v=2m•vB-mv

得:vB=3.5v

②两小车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3v=(2m+m)vA

得:vA=2v

根据系统机械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为:

Ep=mv2+(3.5v)2-×3m×(2v)2=

答:①弹簧刚恢复原长时,小车B的速度大小3.5v;

②两物块相距最近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木块A和B,其质量mA=1kg、mB=4kg,它们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质量为m=50g,以V0=500m/s的速度在极短时间内射穿两木块,已知射穿A木块后子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且子弹射穿A木块损失的动能是射穿B木块损失的动能的2倍.求:系统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正确答案

解:子弹穿过A时,子弹与A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mv0=mAvA+mv1  ①

而由v1= 得:v1=300m/s

得:vA=10m/s   ②

子弹穿过B时,子弹与B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mv1=mBvB+mv2  ③

又由=2()  ④

得:v2=100m/s

由③,④得:vB=2.5m/s  ⑤

子弹穿过B以后,弹簧开始被压缩,A、B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mAvA+mBvB=(mA+mB)v  ⑥

由能量关系:Ep=+-  ⑦

由②⑤⑥⑦得:EP=22.5J  ⑧

答:系统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2.5J.

解析

解:子弹穿过A时,子弹与A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mv0=mAvA+mv1  ①

而由v1= 得:v1=300m/s

得:vA=10m/s   ②

子弹穿过B时,子弹与B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mv1=mBvB+mv2  ③

又由=2()  ④

得:v2=100m/s

由③,④得:vB=2.5m/s  ⑤

子弹穿过B以后,弹簧开始被压缩,A、B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mAvA+mBvB=(mA+mB)v  ⑥

由能量关系:Ep=+-  ⑦

由②⑤⑥⑦得:EP=22.5J  ⑧

答:系统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2.5J.

下一知识点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动量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