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5880题
[物理--选修3-5]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______
A.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
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物理学家们认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这一想法的正确性
E.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2)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的长木板AB静止在水平面上,木板的左侧固定一半径R=0.60m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轨道与木板靠在一起,且末端高度与木板高度相同.现在将质量m=l.0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从弧形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小铁块到达轨道底端时的速度v0=3.0m/s,最终小铁块和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忽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取重力加速度g=l0m/s2.求
①小铁块在弧形轨道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②小铁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正确答案
解:(1)A、普朗克首先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故A正确.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不能证明光子具有能量.故B错误.
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而不是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错误.
E、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E正确.
故选ACE
(2)①小铁块在弧形轨道上滑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mgR-Wf=
解得 Wf=1.5J
②铁块在长木板滑动的过程,由系统的动量守恒得:
mv0=(M+m)v
解得:v=1m/s.
故答案为:(1)ACE;
(2)①小铁块在弧形轨道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是1.5J.②小铁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是1m/s.
解析
解:(1)A、普朗克首先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故A正确.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不能证明光子具有能量.故B错误.
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而不是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错误.
E、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E正确.
故选ACE
(2)①小铁块在弧形轨道上滑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mgR-Wf=
解得 Wf=1.5J
②铁块在长木板滑动的过程,由系统的动量守恒得:
mv0=(M+m)v
解得:v=1m/s.
故答案为:(1)ACE;
(2)①小铁块在弧形轨道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是1.5J.②小铁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是1m/s.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80g的大球以5m/s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0g的小球,用V′和v′表示碰撞后大球和小球的速度,下列几组数据中可能发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以M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MV=0.08×5=0.4kg•m/s,系统总动能:EK=MV2=
×0.08×52=1J;
A、如果V′=3m/s、v′=7m/s,碰撞后系统总动量:p′=MV′+mv′=0.08×3+0.02×7=0.38kg•m/s,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如果V′=4m/s、v′=4m/s,碰撞后系统总动量:p′=MV′+mv′=0.08×4+0.02×4=0.4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后的总动能:EK′=MV′2+
mv′2=
×0.08×42+
×0.02×42=0.8J,系统机械能不增加,故B正确;
C、如果V′=4.5m/s、v′=2m/s,碰撞后M的速度大于m的速度,会发生二次碰撞,不符合实际情况,故C错误;
D、如果V′=2m/s、v′=12m/s,碰撞后系统总动量:p′=MV′+mv′=0.08×2+0.02×12=0.4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后的总动能:EK′=MV′2+
mv′2=
×0.08×22+
×0.02×122=1.6J,系统机械能增加,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以速度v0向右运动时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对心正碰,碰后A球的速率为
,B球的速率为
,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碰撞瞬时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有:
,
解得:=
或
=
,
故选:A.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其水平上表面AB段光滑,BC段粗糙.小车左端一固定挡板,挡板上连一根较短的轻弹簧.第一次使小车固定,将一铁块靠在弹簧上(不拴接)使弹簧压缩一定程度后将铁块由静止释放,弹簧将铁块弹开后,铁块恰好滑到小车右端C点停止,第二次小车不固定,仍将铁块靠在弹簧上压缩弹簧到同样程度后,同时由静止释放小车和铁块,铁块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BC=s,铁块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铁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第一次使小车固定,根据能量守恒,得:EP=μmgs;
二次小车不固定,设铁块相对于小车的位移为x.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v.
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0=(m+M)v
EP=(M+m)v2+μmgx
联立以上三式得:x=s
故铁块仍滑到C点停止.
故选A
如图,水平地面上,质量为4m的凹槽被一特殊装置锁定处于静止状态,凹槽内质量为m的小木块压缩轻质弹簧后用细线固定(弹簧与小木块不粘连),此时小木块距离凹槽右侧为x;现细线被烧断,木块被弹簧弹出后与凹槽碰撞并粘连,同时装置锁定解除;此后木块与凹槽一起向右运动,测得凹槽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设凹槽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凹槽内表面与木块的动摩擦因数为µ2,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与凹槽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v;
(2)细线被烧断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正确答案
解:(1)设木块与凹槽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μ1(m+4m)gs=0-(m+4m)v2
解得:v=
(2)设木块与凹槽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
mv1=(m+4m)v
可得:v1=5
木块被弹开到与凹槽碰撞,由动能定理,有
W-μ2mg•x=mv
解得:W=25μ1mgs+μ2mgx
由功能关系,细线被烧断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EP=W=25μ1mgs+μ2mgx
答:(1)木块与凹槽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v为;
(2)细线被烧断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25μ1mgs+μ2mgx.
解析
解:(1)设木块与凹槽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μ1(m+4m)gs=0-(m+4m)v2
解得:v=
(2)设木块与凹槽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
mv1=(m+4m)v
可得:v1=5
木块被弹开到与凹槽碰撞,由动能定理,有
W-μ2mg•x=mv
解得:W=25μ1mgs+μ2mgx
由功能关系,细线被烧断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EP=W=25μ1mgs+μ2mgx
答:(1)木块与凹槽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v为;
(2)细线被烧断前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25μ1mgs+μ2mgx.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