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5880题
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ml=1㎏,m2=2kg,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间粘有少量炸药,点燃爆炸后,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有12J转化为A、B的机械能,其余的转化为内能,求:A、B爆炸后获得的初速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炸药爆炸瞬间A、B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有:
0=m1v1+m2v2
A、B的机械能总量为12J,故:
E=
联立解得:
得v1=4m/s v2=-2m/s
或者v1=-4m/s v2=+2m/s(不合实际,舍去)
答:A爆炸后获得的速度的大小为4m/s;B爆炸后获得的速度的大小为2m/s.
质量为10g的子弹,以300m/s的速度射入质量为40g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子弹留在木块中以后,木块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如果子弹把木块打穿,子弹穿过后的速度为100m/s,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正确答案
解:规定子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运用动量守恒得:
m1v0=(m1+m2)v,
解得:v==60m/s.
若子弹穿过木块,根据动量守恒得:m1v0=m1v1+m2v2,
解得木块的速度为:m/s=50m/s,
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代入数据解得:△E=350J.
答:木块运动的速度是50m/s,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350J.
解析
解:规定子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运用动量守恒得:
m1v0=(m1+m2)v,
解得:v==60m/s.
若子弹穿过木块,根据动量守恒得:m1v0=m1v1+m2v2,
解得木块的速度为:m/s=50m/s,
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代入数据解得:△E=350J.
答:木块运动的速度是50m/s,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350J.
如图,竖直固定轨道abcd段光滑,长为L=1.0m的平台de段粗糙,abc段是以O为圆心的圆弧.小球A和B紧靠一起静止于e处,B的质量是A的4倍.两小球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A分离后向左始终沿轨道运动,与de段的动摩擦因数μ=0.2,到b点时轨道对A的支持力等于A的重力的
,B分离后平抛落到f点,f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0.4m,平台高h=0.8m,g取10m/s2,求:
(1)AB分离时B的速度大小vB;
(2)A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vd;
(3)圆弧abc的半径R.
正确答案
解:(1)B分离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h=gt2
vB=
代入数据得:vB=1 m/s
(2)AB分离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BvB
A球由e到d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Agl=mAvd2-
mAve2
代入数据得:vd=2m/s
(3)A球由d到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R=mAvd2-
mA
A球在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g-mAg=mA
代入数据得:R=m
答:
(1)AB分离时B的速度大小为1 m/s;
(2)A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m/s;
(3)圆弧abc的半径R为m.
解析
解:(1)B分离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h=gt2
vB=
代入数据得:vB=1 m/s
(2)AB分离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BvB
A球由e到d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Agl=mAvd2-
mAve2
代入数据得:vd=2m/s
(3)A球由d到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R=mAvd2-
mA
A球在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g-mAg=mA
代入数据得:R=m
答:
(1)AB分离时B的速度大小为1 m/s;
(2)A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m/s;
(3)圆弧abc的半径R为m.
(1)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是11H+01n→13H+γ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m1+m2-m3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 E=(m3-m1-m2)c2
D.γ光子的波长
(2)(10分)今年2月我国南方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很多公路路面结冰,交通运输受到了很大影响.某校一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路面状况与物体滑行距离之间的关系,做了模拟实验.他们用底部贴有轮胎材料的小物块A、B分别在水泥面上和冰面上做实验,A的质量是B的4倍.使B 静止,A在距B为L处,以一定的速度滑向B:
ⅰ.在水泥面上做实验时,A恰好未撞到B;
ⅱ.在冰面上做实验时,A撞到B后又共同滑行了一段距离,测得该距离为 .
对于冰面的实验,请你与他们共同探讨以下二个问题:
(1)A碰撞B前后的速度之比;
(2)要使A与B不发生碰撞,A、B间的距离至少是多大?
正确答案
解:(1)
A.由质量守恒知核反应方程是11H+01n→12H+γ故A错误.
B.由质量亏损△m=m初-m末知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m1+m2-m3 故B正确
C.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 E=(m1+m2-m3)c2故C项错误
D.由hγ=E=(m1+m2-m3)c2及γλ=C知γ光子的波长.故D项错误.
故选B.
(2 )
(Ⅰ)设A物块碰撞B物块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mAv1=(mA+mB)v2
代入数据得:
(Ⅱ)设物块A的初速度为v0,轮胎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µ,A物块与B物块碰撞前,
根据动能定理:
碰后两物块共同滑动过程中
根据动能定理:
由
解得:v0=3μgL
设在冰面上A物块距离B物块为L′时,A物块与B物块不相撞,
则:
解得:L‘=1.5L
答:(1)A碰撞B前后的速度之比为5:4;
(2)要使A与B不发生碰撞,A、B间的距离至少是1.5L.
解析
解:(1)
A.由质量守恒知核反应方程是11H+01n→12H+γ故A错误.
B.由质量亏损△m=m初-m末知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m1+m2-m3 故B正确
C.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 E=(m1+m2-m3)c2故C项错误
D.由hγ=E=(m1+m2-m3)c2及γλ=C知γ光子的波长.故D项错误.
故选B.
(2 )
(Ⅰ)设A物块碰撞B物块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mAv1=(mA+mB)v2
代入数据得:
(Ⅱ)设物块A的初速度为v0,轮胎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µ,A物块与B物块碰撞前,
根据动能定理:
碰后两物块共同滑动过程中
根据动能定理:
由
解得:v0=3μgL
设在冰面上A物块距离B物块为L′时,A物块与B物块不相撞,
则:
解得:L‘=1.5L
答:(1)A碰撞B前后的速度之比为5:4;
(2)要使A与B不发生碰撞,A、B间的距离至少是1.5L.
(1)(3-5)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型,最后他们认定: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电子绕正电荷旋转.此模型称原子的有核模型.最先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他所根据的实验是______.
(2)写出下列两个核反应的反应方程Al(铝核)俘获一个α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______;α粒子轰击
N(氮核)放出一个质子.______
(3)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
正确答案
解:(1)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2)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2713Al+42He→3015P+10n,147N+42He→11H+178O
(3)两个球两次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1v1′+m2v2′
m1v1′=m2v2′
解得:v1′=
答案为:(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2)2713Al+42He→3015P+10n,147N+42He→11H+178O;(3)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为
解析
解:(1)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2)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2713Al+42He→3015P+10n,147N+42He→11H+178O
(3)两个球两次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1v1′+m2v2′
m1v1′=m2v2′
解得:v1′=
答案为:(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2)2713Al+42He→3015P+10n,147N+42He→11H+178O;(3)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