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共681题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共681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有关菲律宾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菲律宾月平均气温24~28℃,年降水量2000~3500毫米,夏秋季多雨、多台风。森林茂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主要矿产有铁、铬、锰、金和铜等。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烟草、香蕉、菠萝、芒果、水稻、玉米等。工业有食品、采矿、纺织、冶炼、汽车装配和化学等。椰干和椰油输出占世界首位,香蕉、芒果、木材、铁、铬等在世界市场上也较重要。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从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47.5%。

材料二:菲律宾地形图。

材料三:菲律宾气候分布(下左图)与菲律宾制造业结构(2006年)。

(1)归纳菲律宾的地理位置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环境特征:

①菲律宾地形以______为主。

②北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南部地区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

③由于该国邻近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等地质灾害。

(3)人文、经济特征:

①该国产业结构以______产业为主。

②该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从自然方面评价菲律宾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该国发展制造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位于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岛国。(写出位于北半球、亚洲东南部、东南亚等均可得1分)

(2)①丘陵、山地;②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③亚欧印度洋;地震、火山(或泥石流)

(3)①第三(或服务);②热带种植园农业(或季风水田农业);有利条件:光热水条件充足;不利条件:夏秋多台风(或山地多,平原狭小)。③有丰富的农矿产品作为工业原料;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说明农业发展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图示区域发展中最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该区域河流A处工程对流域的有利、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  

(2)季风水田农业。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发展“立体农业”(河谷发展种植业,丘陵发展人工林业,山地以天然林保育为重点),实现粮林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3)水土流失。

(4)有利影响:①改善不稳定径流,有利上下游通航;②蓄洪防御水旱灾害;③发电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改善环境;④改善气候;⑤发展库区旅游。(答对其中4 点即可)  

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库区水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它是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迅速崛起的新经济圈。读图甲“中国部分区域图”、图乙“黄河三角洲遥感图像”和图丙“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黄河流经甲省河段的特征,并分析黄河三角洲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乙省建设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从经济角度考虑,指出乙省煤炭资源输往上海的运输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丙省某县1976年(A)与2008年(B)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3)指出该地2008年与1976年相比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河流特征: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流量减小甚至出现断流;有凌汛;含沙量大。地势平坦,海域浅,入海附近流速减慢;黄河含沙量大;泥沙不断堆积;导致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

(2)优势条件:该省煤炭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位于我国中部,靠近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运输方式:铁路和海运。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与1976年相比,种植面积减少,尤其是水稻种植大面积减少;增加了林业和畜牧业。由于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而水稻由于需水量大而减少;农业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果园和牧业的增加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林业增加是生态保护的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六个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 2公里,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

材料二:我国六大经济特区分布图。

材料三:新疆南部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材料四:M古城遗址附近古河床沉积物剖面图。

(1)喀什经济特区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 。

(2)新疆南部地区水系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简述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推测M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南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深居内陆;边境线长(邻国多)

(2)从四周流向中心(或向心状水系);地形;水文特征:水量较少、汛期较短且集中夏季、冬季有结冰现象、多为季节性河流等

(3)②时期;理由:②时期沉积颗粒物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大。

(4)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光照强;不利条件是气候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多沙尘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为我国两地形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地形区名)

(2)甲图所示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乙图中A河流域是我国实行梯级开发的重点地区,说出该河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应注意防范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两图中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图中左上图为本地区气候统汁资料图,根据资料简要评价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黄土高原

(2)水土流失

(3)该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原因:该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质灾害多发;地势起伏大,石灰岩广布,土层薄;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等。

(4)同: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汛期。异:甲图中河流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乙图中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含沙量小,无结冰期。(1点即可)

(5)有利条件:本地区属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冬季低温时间长,有冻害,不利于农作物越冬。(1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及河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天津市宝坻区西北距北京市85千米、南距天津市中心区73千米,东距唐山市105千米,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地热温泉丰富。国内某知名企业8年间在此投资200多亿元,在一片盐碱荒地上建设了别墅度假村。

材料三:我国三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1)材料一所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__流域,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____气候,西北部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

(2)材料一所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这里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不合理灌溉易出现______________。

(3)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别墅度假村选址宝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显示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与浦东、深圳相比,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滨海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要措施可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河;温带季风;山地(高原、山地)

(2)小麦(冬小麦);水资源短缺(次生);盐碱化

(3)利用盐碱荒地,地价低,土地资源丰富;毗邻京、津、唐,有销售潜力(市场广阔);旅游(地热)资源丰富,适合度假休闲;交通便利。

(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利用毗邻京津优势,积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海港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档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

(1)简述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业有哪些优势?如果大量利用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①R地海拔较低;②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③R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较大,P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2)优势: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②昼夜温差大;③:土壤有机质含摄高;④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⑤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低;⑥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答对五点即可)

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影响: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甲、乙两国示意图,回答问题

(1)乙国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述图中M、N两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两河水文特征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河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试分析利于该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高西低;多数河流自东向西流

(2)M河(锡系河)以冰雪融水为主,N河(塞纳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水文特征:M河,水量小,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N河,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汛期

(3)棉花;土地广大肥沃,灌溉便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收摘期降水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

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件方面的比较:

(3)请说出图甲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国土的东北部(任答一点);②都以平原为主;③大陆性气候都较强(或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④都有丰富的煤和铁矿资源

(2)

(3)乳畜业。靠近美国东北传统工业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乳、肉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纬度较高,无霜期短,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牧草生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和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_____。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______________(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_______________(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

(2)耕地总量下降;江苏;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异:甲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原因:甲省以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下一知识点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