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推理
- 共224题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社会功能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期望达到或能预料、认识到的。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
下列选项不包含对潜功能描述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社会功能;②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
A项中,“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是在电视剧播出时没有被预料和认识到的,符合定义;
B项中,房贷利率调整对张某生活的影响,并非是社会性的影响和功能,不符合定义;
C项中,“促进了我国民间建筑工艺的发展”,是在秦始皇修建长城时没有被预料和认识到的,符合定义;
D项中,“成为家乡父老教育孩子的榜样”,是在小刘努力奋斗时没有被预料和认识到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D
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蓄积器官:毒物的蓄积部位;②效应器官:表现出毒作用的器官。
A项中,毒物积存在骨骼中,所以蓄积器官是骨骼,该项说法错误;
B项中,二氧化硫吸入人体,没有说明在特定的器官蓄积,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所以上呼吸道和气管是效应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C项中,表现出毒效应的是口腔和眼睛等,因此口腔和眼睛是效应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D项中,放射性核素沉积在网状内皮系统,所以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该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A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它是从质的方面反映概念的,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它是从量的方面反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指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所具有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越少;一个概念外延越小,它的内涵越多。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内涵越少,它的外延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组概念体现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反变关系”,即“外延越大,内涵越少,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A项中,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二者是全同关系,不符合定义。
B项中,“热水杯”相对“水杯”增加限定条件,即内涵增加,同时符合这个概念本质属性的事物量减少,即外延缩小;“大号热水杯”相对“热水杯”进一步增加限定条件,内涵进一步增加,同时符合这个概念本质属性的事物量进一步减少,体现了反变关系,符合定义。
C项中,三个概念之间内涵在减少,但外延没有增大,不符合定义。
D项中,中国人和文学家是交叉关系,无法判断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A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等。非货币性资产则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这些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即:货币金额是固定或可确定的。
A项中,某服装厂的库存货物,可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可能受到市场影响发生变化,属于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不符合定义;
B项中,用于出租的车辆,会受到诸多如出租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不固定、无法确定的,不符合定义;
C项中,手机品牌的商标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货币金额不确定,不符合定义;
D项中,技术补贴是按照国家标准发放,其金额是固定、可确定的,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A
传递关系指的是对任意的元素A、B、C来说,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则元素A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反传递关系指的是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种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但元素A与元素C没有该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系属于传递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A和B有关系且B和C有关系,A和C也有同样的关系。
A项中,自然数中的大于关系一定遵循传递关系,例如,2>1,3>2,则可得3>2>1,符合定义;
B项中,生活中的同学关系,不一定存在传递关系,例如,A与B是大学同学,B与C是研究生同学,但是A与C就不一定是同学关系,不符合定义;
C项中,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不存在传递关系,例如,A是B的儿子,B是C的儿子,但是此时A是C的孙子,而不是父子,不符合定义;
D项中,食物链中的天敌关系不一定均存在传递关系,例如,A是B的天敌,B是C的天敌,有可能A与C无关,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易错点
B
差别比例税率是指一种税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不同纳税人按不同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由低到高逐级累进,所适用的税率也随之逐级提高的税率。
下列各项中所提到的税率,属于差别比例税率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一种税;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率;③不同纳税人。
A项中,“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属于两种税,不符合定义;
B项中,个人所得税是同一个人按工资薪金不同,按不同税率征税征,不符合定义;
C项中,“车辆购置税”是一种税,且包含5%和10%两个税率,并根据乘用车的不同排量征收不同比例的税,符合定义;
D项中,“成品油税费改革”是对所有人提升税率,没有不同纳税人之间的差别,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易错点
B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以彼物比此物”。
A项中,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排除;
B项中,是对有关事物的直接叙述,排除;
C项中,“我心匪石”是指“我的心不是石头”,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脖子),“瓠犀”喻美人之齿,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C
正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引发外部对其行为的某种反应,导致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负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正惩罚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导致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②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A项中,禁烟标识没有涉及到惩罚,不符合定义;
B项中,“不得出去玩”属于“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后果”,属于负惩罚,不符合定义;
C项中,“因酒驾被处罚”,导致了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再没有酒驾”说明该惩罚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符合定义;
D项中,不存在惩罚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易错点
A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的量(体积或质量)。当流体量以体积表示时称为体积流量;当流体量以质量表示时称为质量流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含有对体积流量描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流体量以体积表示。
A项中,提到了长度、流域面积,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不符合定义;
B项中,提到了宽度、深度、最大流速,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不符合定义;
C项中,“立方米”是一个体积的单位,即“流体量以体积表示”,符合定义;
D项中,“平方千米”是一个面积的单位,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易错点
B
镶嵌,是指为了把话说得轻缓或郑重些,有时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有规则地镶在一个词或语句里,一般以镶加虚词和数词最为常见。它可分为镶字、嵌字和拼字三类。镶字,指在词语中插进别的词以延长音节或强调语意,以镶加虚字和数字最为常见;嵌字,指将一句话或一组相关的词语分散插入不同的语句之中,使其隐晦曲折,精巧风趣,发人深思;拼字,指将联合词组中的两个词或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分开来间错使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拼字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将联合词组中的两个词或词中的两个词素分开来间错使用。
A项中,“一丝一毫”本是“丝毫”,为了延长音节、强调语气,而将“一”镶嵌其中,属于镶字,不符合定义;
B项中,“精打细算,前思后想”是把“精细”和“打算”、“前后”和“思想”间错使用,属于拼字,符合定义;
C项中,将数词一至十依次嵌入诗句中,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属于镶字,不符合定义;
D项中,“嘻嘻哈哈”和“打打闹闹”,是将“嘻哈”和“打闹”两个词重复使用,并没有分开间错使用,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C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与己身出自同一父母或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除直系血亲外的所有血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的甲和乙可以结婚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A项中,甲的姨妈与乙的母亲是同一个人,甲与其姨妈是有血亲关系的,而乙与其母亲也是有血亲关系的,则甲和乙是有血亲关系的,不能结婚,不符合定义;
B项中,乙的姑姑与甲的母亲是同一人,乙与其姑姑是有血亲关系的,而甲与其母亲也是有血亲关系的,则甲和乙是有血亲关系的,不能结婚,不符合定义;
C项中,林某是甲和乙共同的母亲,即甲和乙身出自同一外祖父母,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结婚,不符合定义;
D项中,如下图所示:张某和甲是同一祖母,二者已经是第三代血亲,则张某的女儿(乙)已经是第四代血亲,且由于张某的女儿(乙)与甲不是直系血亲,即可以判定二者不是同一父母或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因此甲和乙可以结婚,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C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人类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逻辑思维既涉及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也涉及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是指把自然语言抽象概括为形式语言,形成初始符号或规则,用来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只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是人类进行正确逻辑思维的根本准则和基本依据,普遍适用于人们的思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违反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把自然语言抽象概括为形式语言,形成初始符号或规则,用来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只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
A项中,是犯了“混淆概念、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不能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人们不能以此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属于违反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而不是违反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不符合定义;
B项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对立的思想必然是一真一假,而不能都认为是真的,选项违反了“矛盾律”,属于违反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而不是违反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不符合定义;
C项中,概念的划分是需要按照标准,遵循规则去划分,选项表述内容“越级划分”违反了概念划分的标准,并且不同领域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标准,所以这种错误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符合定义;
D项中,把没有经过证明的假设作为论证的充分前提,不能使论证有充分的理由,不能确保思维的论证性,违反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而不是违反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不符合定义。
考生需注意,本题涉及两个定义:1.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2.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本题要求选择违反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规则的一项,考生须区分两个定义的不同。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易错点
B
触景生情是指受到某些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感;触景伤情是指受到某些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悲伤的情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符合触景伤情定义的有( )。
①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
②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愁别离
③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⑤杨柳共春旗一色,落花与芝盖同飞
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⑧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受到某些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悲伤的情感。
①中,“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出自雍陶《劝行乐》,意为当你老去的时候,虚名不属于你自己,青春无价,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里并没有受到某些情景的触动,不符合定义;
②中,“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是《红楼梦》的诗句,描写放风筝是断线的情景,并没有产生某种悲伤的情感,不符合定义;
③中,“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出自袁枚《湖上杂诗》,意为葛岭的花都在二月开放,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这里描写郊游踏青的情景,并没有产生某种悲伤的情感,不符合定义;
④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出自陆游《沈园二首》,意为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曾在此见到她的倩影惊鸿一现。描写陆游看到园中的桥景,而产生悲伤情感,符合定义;
⑤中,“杨柳共春旗一色,落花与芝盖同飞” 此为北周文人庾信的名句,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并没有产生某种悲伤的情感,不符合定义;
⑥中,“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出自苏轼《蝶恋花·春景》,意为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声音渐渐消散了,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这里诗人触景并没有产生悲伤情感,不符合定义;
⑦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饱含着诗人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也有对他建功立业的殷勤祝愿。这里并没有受到某些情景的触动,不符合定义;
⑧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出自王国维《蝶恋花》,意为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这里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并没有产生悲伤的情感,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D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从描写的角度分,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指直接展现景物、环境的特点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来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的角度烘托人物形象、景物特征或相关事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定义强调:①正面描写是指直接展现景物、环境的特点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来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②侧面描写是从侧面的角度烘托人物形象、景物特征或相关事态。
A项中,出自白居易《暮江吟》,意为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诗人直接描写夕阳之下江水的美景,但是没有侧面描写,不符合定义;
B项中,出自王昌龄《从军行》,意为大漠之中,风沙遮天蔽日。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诗人直接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出征前的场景,即正面描写,第一句作为一种背景,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即侧面描写,符合定义;
C项中,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意为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通过描写天姥山与天空以及天姥山与五岳对比,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属于侧面描写,没有正面描写,不符合定义;
D项中,出自《江南春》,意为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直接描写了美丽的江南风光,没有侧面描写,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易错点
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