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法律制度
- 共7256题
2002年,开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即以学生家长作为借款人,向其发放用于就学的贷款资金的银行是( )。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习题解析] 除了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其他途径。早在1999年,多家商业银行就开办了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采取第三方保证等担保的方式发放助学贷款;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即以学生家长作为借款人,向其发放用于就学的贷款资金。中国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还开办了专门面向出国留学学生的留学担保贷款。这些尝试都为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下列关于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责分工的总结中正确的有:
A.商业银行的成立、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合并与分立、持有其5%以上股份、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等事项都应由银监会进行批准
B.虽然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须由银监会进行批准,但是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则应当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
C.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随时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也有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
D.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有共同的监督权力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点为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责分工的相关规定。根据《商业银行法》第3、11、13、24、25、28、62条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具有以下职权:(1)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批准权;(2)对商业银行的批准设立权;(3)调整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4)批准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 (5)修改章程;(6)批准商业银行的合并和分立; (7)审查变更的董事和经理的任职资格等。所以选项A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对于董事和经理人员的变更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并没有完全的批准权,只有对其任职资格的审查权。根据《商业银行法》第3条的规定,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C是关于二者在对商业银行的检查职能上的区别,根据该法第62条的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依照本法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规定,随时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监督时,检查监督人员应当出示合法的证件。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提供财务会计资料、业务合同和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其他信息。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4条的规定,当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有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在特殊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也有检查监督的权力,但是其检查监督必须经过国务院的同意,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根据《商业银行法》第55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财政部门报送。商业银行不得在法定的会计账册外另立会计账册。可见,选项D的说法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国家风险暴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信用风险暴露是指在某一国设有固定居所的交易对方(包括没有国外机构担保的驻该国家的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以及该国家交易对方海外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
B.跨境转移风险产生于一国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另外一国的交易对方进行的授信业务活动
C.转移风险是当一个具有清偿能力和偿债意愿的债务人,由于政府或监管当局的控制不能自由获得外汇,或不能将资产转让于境外而导致的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D.商业银行总行对海外分行提供的信用支持不属于国家风险暴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商业银行的理财顾问服务环节中,顺序排在“基础规划”之后的是( )。
A.客户资产评估
B.资产管理目标分析
C.风险分析
D.实施计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商业银行的理财顾问服务环节顺序为:基本资料收集→资产现状分析→风险分析→资产管理目标分析→客户资产预测与评估→财务目标的确认→基础规划→建立投资组合→实施计划→绩效评估。显而易见,ABC三项均在“基础规划”环节之前,在“基础规划”之后的环节有“建立投资组合”、“实施计划”和“绩效评估”。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可以从事下列哪个活动
A.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
B.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C.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D.代理保险业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商业银行活动限制
[解析] 《商业银行法》第43条: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3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12)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可见,只有D项是可以经营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对其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 )。
A.组织和控制
B.调整与监督
C.组织和营销
D.计划与组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可以用经营与管理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内容加以概括。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其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商业银行的管理是其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下列关于风险对冲叙述有误的是( )。
A.风险对冲对管理法律风险非常有效
B.风险对冲可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
C.自我对冲是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的
D.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的是市场对冲
正确答案
A
解析
风险对冲对管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1)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2)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下列不属于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的是( )
A.内部欺诈
B.违反员工健康及安全规定
C.核心雇员流失
D.失职违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操作风险的人员因素主要是指因商业银行员工发生内部欺诈、失职违规以及因员工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雇员流失、违反用工法等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而引起的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零售银行业务是( )。
A.个人理财业务
B.代理业务
C.现金交易业务
D.个人信贷业务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个人信贷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和个人质押贷款等业务品种。
关于个人贷款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仅为银行带来了正常的利息收入,也带来了一些相关的服务费收入
B.有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
C.扩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但因此促进了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管理
D.对启动、培育和繁荣消费市场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真题解析] 个人贷款的意义包括:
(1)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个人贷款业务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开展个人贷款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商业银行从个人贷款业务中除了获得正常的利息收入外,通常还会得到一些相关的服务费收入。所以,选项A的叙述是正确的。2)个人贷款业务可帮助银行分散风险。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商业银行最忌讳的是贷款发放过于集中。无论是单个贷款客户的集中还是贷款客户在行业内或地域内的集中,个人贷款都不同于企业贷款,因而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资金运用方式。所以,选项C中,“扩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开展个人贷款业务具有五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为实现城乡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极大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起到了融资的作用。所以,选项B的叙述是正确的。2)对启动、培育和繁荣消费市场起到了催化和促进的作用。所以,选项D的叙述是正确的。3)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带动相关产业,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对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加经营效益以及繁荣金融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开展个人贷款业务,不但有利于银行增加收入和分散风险,而且有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繁荣金融行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到目前为止,我国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经了起步、发展和规范三个阶段,其诱因不包括( )。
A.住房制度的改革
B.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C.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D.公司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真题解析] 个人贷款业务是银行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金融业务。它的产生和发展既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信贷需求,又有力地支持了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同时也促进和带动了银行业自身业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规范三个阶段。在我国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促进了个人贷款业务的产生发展,即住厉制度改革、国内消费增长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其中,住房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个人住房贷款的产生和发展,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了个人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了个人贷款业务的规范发展。所以,选项A、B、C均属于诱因。选项D“公司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不属于诱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关于我国现有个人贷款业务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人贷款业务的办理较为便利
B.客户可在网上银行、金融超市办理个人贷款业务
C.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但还款方式一经确定,中途不可变更
D.还款方式有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等比累进还款法、等额累进还款法及组合还款法等多种方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真题解析] 在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个人贷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的特征包括:(1)贷款品种多、用途广。各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推出个人贷款业务新品种。(2)贷款便利。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在为个人贷款业务简化手续、增加营业网点、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得个人贷款业务的办理较为便利。所以,选项A的叙述是正确的。目前,客户可以通过个人贷款服务中心、声讯电话、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方式了解、咨询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客户可以在银行所辖营业网点、网上银行、个人贷款服务中心或金融超市办理个人贷款业务,为个人贷款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选项B的叙述是正确的。(3)还款方式灵活。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如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等比累进还款法、等额累进还款法及组合还款法等多种方法,而且客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还款能力的变化情况,与贷款银行协商后改变还款方式。因此,个人贷款业务的还款方式较为灵活。所以,选项D的叙述是正确的。选项C中,前半句“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后半句“还款方式一经确定,中途不可变更”的说法不正确的。所以,选项C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资金运用方式为( )。
A.公司贷款
B.担保贷款
C.个人贷款
D.信用贷款
正确答案
C
解析
[真题解析] 个人贷款业务可帮助银行分散风险。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商业银行最忌讳的是贷款发放过于集中。无论是单个贷款客户的集中还是贷款客户在行业内或地域内的集中,个人贷款都不同于企业贷款,因而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资金运用方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表明( )。
A.央行为商业银行提供便利的政策
B.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更完善
C.商业银行不需承担最终流动性风险
D.央行对流动性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开始给予“经济惩罚”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表明了央行对流动性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开始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惩罚”,结束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既不需要承担最终流动性风险,又不必为管理不善付出较高成本的局面,迫使商业银行把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地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增加货币供应量。
A.提高再贴现率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买回证券
D.通过窗口指导劝告商业银行减少贷款发放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商业银行则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A选项错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用资金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B选项错误。减少贷款发放将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D选项错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