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 共1308题
读"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山东半岛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交通便利,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等传统工业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成为我国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1)山东半岛食品加工业发达,其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日、韩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向山东半岛转移,主要因为山东半岛________(选择填空)。A、地形平坦B、与日、韩相邻C、技术先进D、劳动力廉价
(3)产业转移给山东半岛带来的影响有_____(选择填空)。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B、加大环境压力C、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D、延缓产业升级
正确答案
(1)交通便利;原料(资源、能源)丰富;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
(2)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电子电器工业);BD
(3)ABC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A(111°E,32°N)城市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03年,汽车公司总部从A城市迁到B(114°E,30.5°N)城市。E城市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并在郊区建设了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A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的主导因素,说明B城市成为汽车公司总部的区位优势。(4分)
(2)B、C、D三城市连接形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酸雨严重区,说明其产生的原因。(4分)
(3)指出E城市港口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政策(1分)B城市位于长江沿岸,铁路线交汇处(0.5分),水陆交通便利(0.5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0.5分),市场广阔(0.5分);城市等级高(或省会城市)(0.5分),人才多,科技力量雄厚或服务条件好等(0.5分)。
(2)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1分),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1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0.5分),降水丰沛(0.5分);地处低山丘陵区(0.5分),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0.5分)
(3)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或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迁移)(1分)货运量增加(1分),船舶大型化(1分),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或河道淤积(1分)。
试题分析:
(1)A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并不优越,之所以曾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的,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所以主要是政策因素。B城市是综合性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从交通、市场、科技力量、经济基础、协作条件等方面分析。
(2)酸雨产生的原因要从污染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等方面来分析。B、C、D三城市连接形成的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内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处低山丘陵区,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
(3)港口需要港阔水深,陆上交通便利,地势开阔。仔细观察上图,看清港口变迁的位置特点: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迁移。根据长江口的水文特征和海陆相互作用来分析,早先的港口现在是在陆地,是因为泥沙淤积,后向东南方向迁移是东南水更深港更阔,所以是不断向航道更深、水域更宽迁移,再加上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货运量增加,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港口需要更阔更深。
(12分)如图,某城市拟在A、B、C、D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完成问题:(12分)
(1)自来水厂建在 处,理由是 。
(2)火力发电厂建在 处,理由是 。
(3)印染厂建在 处,理由是 。
(4)服装厂建在 处,理由是 。
(5)副食品基地应建在城市的 方,理由是 。
(6)绿化带布置在城市的 方,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C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 (2)D 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方向的远郊,靠近铁路和煤田,便于原料运输 (3)B 位于河流下游 (4)A 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和广阔市场 (5)东北 无大气污染,土地多,便于灌溉,既接近城区,也接近农业区,又便于运输 (6)西南 与重工业分隔,在铁路与城区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产业活动的合理布局。
(1)自来水厂,应布局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2)火电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故应布局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小,且考虑经济效益。
(3)印染厂为水污染企业。
(4)服装厂无污染,故可近市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5)副食品基地应靠近城市,且土地面积较大;
(6)绿化带应位于城市的主要污染区(重工业区和铁路)与城区之间,隔离污染。
阅读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美国铁路运输发达,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与南北向铁路相比,东西向铁路建设成本较高,其自然原因是 ;与东西向铁路相比,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较小,原因是 。(4分)
(2)图中A、B所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分别是:A ;B 。(4分)
(3)简述“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4)五大湖工业区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现已成功转型,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3分)
正确答案
(1)地形纵列(穿过山地,河流多;修建的隧道,桥梁较多)(2分)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水运条件优越;大陆东西两岸濒临海洋,海运便利,减轻铁路运输压力。(2分)
(2)A海区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带来丰富的饵料;B海区加利福利亚寒流经过,形成上升流,从海底带来丰富的饵料。(4分)
(3)科技先进;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军事订货。(3分)
(4)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各
1分共3分)
试题分析:
(1)由于美国的地形东部是高原和古老的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大的山地,如果东西向铁路建设,穿过不同的地形区,地表起伏大;南北方向河流众多,加上两侧濒临海洋,,所以有河运与海运利用,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
(2)从渔场形成的条件来看,A海域是由于暧寒流交汇,带来了饵料,渔群集中在此而形成;B海域是由于上升流带来了饵料,渔群集中在此而形成。
(3)“硅谷”发展的是一项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技术含量高,由更新周期短,需要交通便利,这些“硅谷”都具备。最为主要的是美国由于发动战争所需要,给“硅谷”提供市场。
(4)传统工业区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交通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整改工作,并取得实效,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曲线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单位:mm),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描述图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12分)甲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橄榄油生产和出口国,请分析该国种植油橄榄的有利区位条件。
(3)(10分)甲国海洋运输业发达,试分析该国发展海洋运输业的区位优势。
正确答案
(1)(6分)分布特征: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2分)。原因:自东向西受来自大西洋西风带的影响越强,降水越多(2分);自南向北受西风带的控制时间越长,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分)。
(2) (10分)夏季高温少雨,热量充足,光照强,(2分)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油橄榄的生长;(2分)丘陵低山为主的地形有利于油橄榄的种植;(2分)欧洲人口稠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2分)交通发达,有利于油橄榄出口。(2分)
(3) (10分)地理位置优越,扼守地中海和黑海的交通要冲(3分);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3分);欧洲地区经济发达,腹地广阔;位于世界上资源能源运输繁忙的航线(两点答对一点得4分)
试题分析:
(1)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位于南欧亚平宁半岛,由于受西风的影响,该地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南部受西风带的控制时间较长,影响较大,降水比北部多。
(2)解答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类题目,首先应该明确题目所给出的区域地理位置,通过题目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进而明确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次要进一步对该区域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按照先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再分析技术因素以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
思路来进行。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配合状况、昼夜温差、气象灾害)、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素质、工资水平)、地价等;技术因素包括:农业机械、良种、冷藏保鲜技术、温室等。还应注意的是,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应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
(3)分析发展海洋运输业发达的条件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港口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程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