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 共747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评价商鞅变法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列举上述材料中的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标准是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取得的客观社会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察其社会政治变化的意义。“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为秦国迅速崛起及完成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因其主持的一场变法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改革家”。上述两次变法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 ]
正确答案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 ]
正确答案
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②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
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 ]
正确答案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
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
正确答案
商鞅变法过程中,守旧贵族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商鞅对太子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 ]
正确答案
“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正确答案
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