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共1542题
“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正确答案
“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正确答案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正确答案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
[ ]
①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
正确答案
材料一:在生态文化工作上,福建省始终围绕“无形变成有形,有形诠释无形”这一主导思想,将文化与民生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文化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子。“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漳台族谱对接和民俗展览”等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纷纷开展,吸引了台湾的大量游客到闽南寻根问祖,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福建省是如何落实“无形变成有形,有形诠释无形”这一主导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和平统一、文化先行。闽南地处海峡西岸,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优势,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缘”、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2007年9月,文化部向社会公布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化态保护区。
(2)运用所学知识淡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闽南神韵》是全国首台以反映闽台民俗风情为核心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它结合了南音、博饼、木偶、戏丑、南少林、惠安女、郑成功等最具特色的闽南元素。《闽南神韵》自2009年首演以来已演出500多场,深受中外观众喜爱。某班学生就“弘扬和发展闽南文化”进行了讨论,有学生说:“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闽南文化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
(3)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这一观点所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福建省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子。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福建省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福建省的文化软实力。
(2)①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②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促进闽南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