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元素周期表可以划分为5个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Bp区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Cd区内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必为(n-1)d1~10ns2

D除ds区外,以最后填入电子的轨道能级符号作为区的符号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s区元素除氢元素外,都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除氢外所有的非金属在p区,金属铝、镓等都在p区,所以p区不全部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铬价电子排布为3d54s1,不符合(n-1)d1~10ns2,故C错误;

D、铜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而锌最后排4s上,所以除ds区外,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元素的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零族

B第三周期ⅡA族

C第二周期ⅥA族

D第三周期IIIA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带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所以是第三周期ⅡA族的元素,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X和Si的性质相似,和水不反应,故A正确;

B.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故B正确;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结构相似,形成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XCl4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故C正确;

D.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则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低,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镁是第IIA族元素

B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氧族中含金属元素

D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所以12号镁最外层2个电子,是第IIA族元素,故A正确;

B、氢是非金属,并不是全部是金属,故B错误;

C、84号元素钋是金属,故C正确;

D、钠、镁、铝是金属,其余是非金属元素,所以第3周期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1)单质A是一种黄色固体,组成单质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A,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化学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A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盐,但这两种盐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请写出化学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A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工业上获得B时常使用电解法,请写出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______

(3)FeCl3溶液中的Fe3+可以催化G与氧气在溶液中的反应,此催化过程分两步进行,请写出Fe3+参与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4)工业上吸收E常用氨水,先生成正盐最终产物为酸式盐.E与该正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将D溶于稀硫酸,向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则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

(6)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_____,当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______mol.

(7)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为S,原子序数为16,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硫易溶于CS2,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硫,应选择的试剂是CS2;化学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A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盐,但这两种盐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可以是S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6NaOH2H2S+Na2SO3+3H2O,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CS2;3S+6NaOH2H2S+Na2SO3+3H2O;

(2)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Al,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

故答案为:2O2--4e-=O2↑;

(3)FeCl3溶液中的Fe3+可以催化SO2与氧气在溶液中的反应,此催化过程分两步进行,Fe3+参与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

故答案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4)工业上吸收H2S常用氨水,先生成正盐最终产物为酸式盐,H2S与该正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NH42S=2NH4HS,

故答案为:2H2S+(NH42S=2NH4HS;

 (5)将Al(OH)3溶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铝溶液,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开始生成氢氧化铝、硫酸钡沉淀,后氢氧化铝又溶解,则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

(6)SO2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被氧化,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Na2SO4,当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为2mol×(5-4)=2mol,

故答案为:Na2SO4;2;

(7)H为Na2S2,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2+H2SO4=Na2SO4+H2S↑+S↓,

故答案为:Na2S2+H2SO4=Na2SO4+H2S↑+S↓.

解析

解:(1)A为S,原子序数为16,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硫易溶于CS2,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硫,应选择的试剂是CS2;化学方法洗去试管内壁的A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盐,但这两种盐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可以是S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6NaOH2H2S+Na2SO3+3H2O,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CS2;3S+6NaOH2H2S+Na2SO3+3H2O;

(2)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Al,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

故答案为:2O2--4e-=O2↑;

(3)FeCl3溶液中的Fe3+可以催化SO2与氧气在溶液中的反应,此催化过程分两步进行,Fe3+参与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

故答案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4)工业上吸收H2S常用氨水,先生成正盐最终产物为酸式盐,H2S与该正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NH42S=2NH4HS,

故答案为:2H2S+(NH42S=2NH4HS;

 (5)将Al(OH)3溶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铝溶液,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开始生成氢氧化铝、硫酸钡沉淀,后氢氧化铝又溶解,则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

(6)SO2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被氧化,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Na2SO4,当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为2mol×(5-4)=2mol,

故答案为:Na2SO4;2;

(7)H为Na2S2,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2+H2SO4=Na2SO4+H2S↑+S↓,

故答案为:Na2S2+H2SO4=Na2SO4+H2S↑+S↓.

下一知识点 : 元素周期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