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共1056题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共105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D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任人唯贤”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

A孔子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孔子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

C孔子倡导“兼爱”“非攻”

D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该观点的根本根本出发点是

[ ]

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强调“格物致知”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 ]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