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共1056题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共105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荀子,思想主张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

[ ]

A强调由个人道德修养着手致力于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 ]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经典

[ ]

A《尚书》

B《墨子》

C《老子》

D《论语》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 ]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极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