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33.【物理—选修3—3】

(1)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2)如图所示,一个上下都与大气相通的直圆筒,内部横截面的面积S=0.01m2,中间量可不计、B的质量为M,并与一劲度系数k=5×103N/m的较长的弹簧相连。已知大气压强p0=1×105Pa,平衡时,两活塞间的距离l0=0.6m。现用力压A,使之缓慢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保持平衡。此时,用于压A的力F=5×102N。

求:(假定气体温度保持不变。)

①此时两活塞间的距离。

②活塞A向下移的距离。 

③大气压对活塞A和活塞B做的总功。

34.【物理—选修3-4】

(1)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其中虚线是t1=0.01s时的波形,实线是t2=0.02s时的波形,已知t2−t1=。关于这列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600m/s   

B.从t1时刻开始,经0.1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0.8m

C.若该波波源从0点沿x轴正向运动,则在x=200m处的观测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大于25Hz    

D.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时,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如图所示,ABC为直角三棱镜,BC边长为16 cm,AB边长为32 cm。有一束很强的细光束OP射到BC边上,入射点P为BC的中点,OP与BC的夹角为30°,该光束从P点进入棱镜后再经AC面反射沿与AC平行的MN方向射出,其中M为AC边上的一点,AM=8cm。则棱镜的折射率是多少?

35.【物理—选修3-5】

(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一炮弹质量为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v,炮弹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m/2,求爆炸过程中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正确答案

33.

(1)BC

(2)

①活塞A受压向下移动的同时,活塞B也向下移动.已知达到平衡时,F=5×102N.

P=P0+F/S=1.5×105Pa

P0 l0s=pls       l=0.4m

②当气体的压强为p0时,弹簧受B的作用而有一定的压缩量,当气体的压强变为p0+F/S时,弹簧增加的压缩量就是B向下移动的距离x,由胡克定律:  F=kx     x=0.1m

设A向下移动的距离为y,  l = l0+x- y   得: y=0.3m

③W=P(l-l0 )s =200J     

34.

(1)CD

(2)先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

利用几何知识:过M点做AC的垂线,

∠A=300,MN=4,MN/BC=AN/AC,AN=cm

得AC=16cm,得CN=12

△PCO∽△MON,MN/PC=NO/OC,

得OC=8cm,又PC=8cm,所以∠CPO=600

600对应的折射角为300

再由折射率定义:     

35.

(1)AB

(2)爆炸后沿原轨道返回,则该炸弹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原方向相反,

爆炸过程动量守恒,

解得   

爆炸过程重力势能没有改变,爆炸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2mv2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波的图象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4.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R=10 cm,折射率为n=,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则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请考生选一道题作答。

33.略

34.【物理——选修3-4

(1)一列周期为0.4秒的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O、M之间;A、B、C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平衡位置分别位于2m、3m、6m处。此时B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 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20m/s 

B.A质点比B质点晚振动0.05s

C.B质点此时的位移为1cm

D.由图示时刻经0.1s,B质点的运动路程为2cm

E.若该波与另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且波长为16m的波相遇,可以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2)如图所示,宽为a的平行光束从空气斜射到平行玻璃砖上表面,入射角为60°,光束中包含两种波长的光,玻璃砖对这两种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光束从玻璃下表面出射时恰好分成不重叠的两束,求玻璃砖的厚度d为多少? (已知sin37°=0.6,cos37°=0.8,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35.【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B.(镭)衰变为(氡)要经过1次α衰变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E.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相向的水平初速度v0和2v0滑上长木板,木板足够长, A、B始终未滑离木板也未发生碰撞。求:

①木块B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②木块A从刚开始运动到A、B、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A所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正确答案

33.略    

34.

(1) BCD

(2)

,

得:θ1=30°θ2=37°            

恰好分开时:

             

又有:      x=             

解得:              

35. 

(1)BDE

(2)  

①三者共速时,B的速度最小

    得  

②A、B均在C上滑动时,C保持静止不动。

对A有:        

A与C一起向右加速滑动时,对AC整体,有:

   

三者共速前A的对地位移为:

解得: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4.如图所示,两束不同的单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射入截面为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以后,都由圆心沿OP方向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玻璃中B光传播的速度较大

BA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C若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且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A光在屏上形成的明条纹宽度较大

D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板能产生光电效应,则用A光照射该金属板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光电效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0.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60°。一束平行于AC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

(1)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2)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透出?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下一知识点 : 颜色及光的色散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