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共1062题
国际安全
材料一:1500年以来,每一次大国战争之后都伴随着一个不确定时期。此时,政治家们都要试图改变国际体系或对其进行调整,以防止大国战争再次爆发。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不确定阶段……一次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战争……刚刚结束。
——约瑟夫?奈(美国国际问题研究专家)1996年
材料二:1945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针对英国经济的“财政敦刻尔克”备忘录:“贸易逆差巨大,工业基础薄弱,海外机构过多;这一切意味着亟需美援,如果没有美援,那么我们必须进行比战争时期更严厉的节制。”
材料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超级大国战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举两例说明材料一中“……不确定时期……政治家们都要试图改变国际体系或对其进行调整,以防止大国战争再次爆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杜鲁门国会咨文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二战后美苏持续40多年的对峙,有的观点认为是国际关系进步的表现,有的观点认为是国际关系落后的表现。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苏冷战或美苏争霸;一战后,英法美主导的国际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后世界进行了安排。英法主导成立国际联盟,开始国际组织协调。二战后期,大国主持召开雅尔塔会议和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确立了战后政治和经济体制——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成立联合国、关贸总协定等,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
(2)欧洲作为世界霸主在二战后严重衰落,受制于美国;美苏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逐渐成为世界事物的主导因素,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冲突,二战后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苏大国利益利益冲突逐渐显现;二战后世界人民对于长期和平的渴求和核武器的威胁,使得大国之间没有发动大规模的热战冲突。
(3)观点:进步或落后。
理由:进步——相对于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来说,大国之间冲突没有采取大规模热战,而主要采取政治上的对峙和军事上的威慑,使世界长期保持了和平的状态。
落后——二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总体趋向于国际协调和合作发展。但是美苏冷战对峙却导致两大阵营的长期对峙与分裂。雅尔塔体制与联合国的确立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都说明了国际合作与协调发展。而美苏冷战采取了多方面的对峙。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西德、意、荷、比、瑞典、日、加),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为什么?
(5)为解决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你对各国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正确答案
(1)历史背景: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答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亦可);美国对外扩张经济,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主要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变化: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或答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亦可)原因:欧洲经济的恢复;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3)局面: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不能实现。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带来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彻底避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国情采取措施拉动消费;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第(1)问要求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征,主要是从战后的国际关系和美国以及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进行分析;第(2)问可从材料“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等信息概括分析;第(3)问从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日本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第(4)问需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形势背景不同,决定了其政策不可能一样,因此现在已经很难再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第(5)问属于开放式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4分)
正确答案
(1)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4分)
(2)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8分)
(3)变化: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6分)
(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6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可以直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分别是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2)解读材料二图片含义可以发现如下信息: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依据材料问题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不难找出近代中国人的救国举措,即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3)紧扣问题中的时间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照材料三表格数据中时间特征即可得出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是指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变化发生的原因在于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4)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材料三中事例进行论证即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熟悉把握第三产业发展有关知识,不难判断.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
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发表于2008年11月)
材料二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特里谢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问题:
(1)“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依据这种思想,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趋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三,你认为如何才能使“再也没有下一次”成为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经营者革命;知识经济。
(2)二战结束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中心;美国经济实力雄厚;西欧的衰落;各国有识之士的呼吁。
(3)变化:与日本、欧洲国家的贸易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顺差转为20世纪70年代的逆差,而且差距逐渐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增大,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美元危机出现,导致体系解体。
(4)建立更广泛国家参与的、更公正合理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力体系的转换做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现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除科学革命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3)指出导致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加快了欧洲联合的步伐。这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这一格局的还有哪些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美国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2)因素:政治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经济革命:工业革命。影响:20世纪初,欧美列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被侵略和被奴役地区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威胁着西欧国家安全;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
(4)影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力量: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中国的迅速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政府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 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战乱劫掠;官府勒索;官营、外国银行挤压;市场萧条。
(2)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
(3)演变: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前以英镑为中心,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原因:二战后,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4)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控制了国际货币的发行权;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也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 1887年、1920年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材料二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1)隋唐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2)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柜坊、飞钱。
(2)特点:近代金融机构出现并发展;新旧金融机构并存。条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等。
(3)趋势:进出口贸易连续下降。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4)举措: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影响: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答出2点即可)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信息摘取、知识迁移等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结合教材隋唐商业特征,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考生问题分析、知识概括能力。分析关键信息“1887、1920、1936”三个阶段金融机构变化,得出:总资产在增多;现代的金融机构在增多;中国金融的近代化不断进步;分析1936年关键信息“银行、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可得出:新旧金融机构并存。二者综合即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关键信息“1936年”,结合同一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背景,回答两点以上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摘取信息能力。第二小问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结合人教版罗斯福新政中金融方面具体措施回答即可。第(4)问,第一小问考查基础知识记忆和再现。第二小问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影响要一分为二全面去回答。
材料一 16世纪末出现了中国——菲律宾——美洲的大帆船贸易。学者严中平认为:“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他还说“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大帆船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学者全汉昇的研究表明从1571年至1821年共有2亿比索(西班牙银元)的白银流入中国。
材料二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
材料三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1)结合材料一回答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中国新型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因而各国纷纷效仿。
(3)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要求汇率保持稳定,所以要求美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另一方面,世界贸易发展,各国需要更多美元,所以美国要保持贸易逆差,这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概括出特里芬难题内容即可)。日本和西欧崛起导致美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逆差,加之美国对外扩张形成严重的财政赤字,这些问题只能靠增发美元解决。所以美元事实已大幅贬值。
第(1)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联系明清时期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回答。
第(2)问从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各国纷纷采用金本位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金融体系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第(3)问材料信息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弊端,这一弊端会导致该体系瓦解。而美国实力下降会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美国的经济地位遭到盟友的冲击,这些因素会导致该体系崩溃。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佛罗伦萨的经济繁荣主要是依靠银行业和制呢业。它的高利贷资本因为教廷存款、在各国征收教会税、向各国统治者贷款而大量增殖。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14世纪毛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
——吉林文史出版社《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材料三:在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向美洲转移,纽约也代替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从南北战争到19世纪末这段时间,在此期间西部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纽约陆海交通的发达……欧洲战争所造成的军需品需求及农产品馈乏使没有被卷入战争中的美国生产潜能得到巨大的释放,这带来了自南北战争以来最大的经济繁荣。四年的战争使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成为了最大的债权国,从而不仅在实业生产上,在金融储备上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元代替了英镑成为世界通用货币,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材料四:从1943年9月到1944年月,美英两国展开激烈的争论。由于美国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英国被迫放弃“国际清算联盟”方案(凯恩斯方案)。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银行协定》。这些文件通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高明振《当代世界史》
材料五: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金融发展指数根据120多个标准,对55个国际的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估。令人吃惊的是,尽管面临着经济危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但就凭借世界一流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及其衍生的金融市场)和保险业,英国的排名已从去年的第二名升至榜首,而美国从2008年由龙头降至第三位。报告指出,美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其经济效益的不稳定以及银行业的明显削弱,使它的得分偏低。
——2009年11月4日《新闻晚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罗伦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一战后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五,伦敦正式取代纽约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上述材料,你对世界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作用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是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世界上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当时欧洲商贸中心;通过对欧洲教会贵族进行借贷款攫取利润;
(2)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国际贸易的发展等。
(3)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纽约陆海交通的发达;一战使美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4)二战使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二战后期,美英就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争夺。结果;美国凭借膨胀了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5)由于美国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实力下滑;伦敦在法制环境和金融监管机制方面强于纽约;伦敦在保险、专业服务和资产管理方面领先于纽约。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锐意进取。
(6)历史作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中心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融资提供保障,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