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发展新经济
- 共57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偿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1)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持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