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思想源 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但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 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接受了哪些重要思想和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 787年宪法创新的民主制度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有人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美国共和政体仿制品缺乏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新华日报》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每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和每逢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的诞生日,《新华日报》都要发表文章纪念。 1944年7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杰斐逊先生》,指出: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民主模式”,而是建立其“特殊的民主”。建立 “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民主模式”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思想理念: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罗马的法律;英法启蒙思想家学说;以1776年《独立宣言》为基础;借鉴了英国普通法传统。突破:在民主形式上,美国实行代议制的间接民主,突破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限制;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美国建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在国家权力架构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政治制度。

(2)说明:学习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把三权发展为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同意,理由: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3)原因: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与人民的民主自由;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和民主运动;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专制;共产党顺应世界民主大潮,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的国家。

(4)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说明:立足国情,借鉴吸收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美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竞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美国领导者非常热衷于“输出(美国式的)民主”,要求其他国家全盘接受美国模式。你对此如何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体现本国特色,避免照抄他国。中国大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美国无视世界政治模式多元化趋势,对他国独特的政治文明缺乏尊重,干涉别国内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图一)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该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的,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图一

材料二 这里(图二)对历任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但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2/3参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于罢免。在该国历史上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国会山上的这幢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二

材料三 这里(图三)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在这里也诞生了该国的第一部宪法,且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的职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三

请回答:

(1)依据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三个国家及其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国家元首与议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当时国家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该国政党为实现民主政治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史实,概要总结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2)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美国:两者权力相对独立,且相互制约与平衡。作用:有利于民主政体的运行;建立法治社会;推动现代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总统经咨询参议院和取得其同意有权缔结条约,但须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的批准,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宪法未 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摘编自《美国宪法》

材料二 1911.10—1913.4上海等七地区政党社团统计表

——摘自杨立强《论民国初年的政党、党政与社会》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治建设大事记:

Ⅰ 1980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Ⅱ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Ⅲ 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写入宪法。

Ⅳ 改进地方选举制度,定期召开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Ⅴ 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等25项国际人权公 约。

(1)根据材料一,归 纳美国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这体现了美国立国先贤们哪些政治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述情形出现的政治原因有哪些?试用一句话概括当时政治变迁的总体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容:人民选举和代议制;三权分立制;实施联邦体制。智慧:限制公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政治原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如果回答“建立政党政治的努力”等,也可)时代趋势:由帝制到民治(或由帝国到民国,或由专制独裁到民主法治,或由专制到共和,但必须有“由……到……”、“从……到……”的程式)。

(3)①坚持和完善“三大制度”;②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框 架;③完善党内民主和坚持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④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民主建设的重要目标;⑤面向世界,保障人的权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探讨“民主政治发展”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新华日报》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每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和每逢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的诞生日,《新华日报》都要发表文章纪念。该同学摘录了以下相关材料:

1944年7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杰斐逊先生》,指出: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模式国际化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否按照美国模式建立了民主制度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与人民的民主自由;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和民主运动;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专制;共产党顺应世界民主大潮,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的国家。

(2)背景:二战,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极力倡导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美国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

(3)没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国情出发借鉴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为框架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下一知识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