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共1902题
(十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区域略图 材料二 海参崴气候资料
材料三 中国近年来累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土地面积近40万公顷,利用标准农机耕种,一台(套)农机只需四、五个工人就可耕种400公顷(6000亩)土地。预测今年末至明年初入境返销大豆总量将达两万吨,届时将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31.说出影响海参崴城市发展区位因素。(4分)
32.分析海参崴夏季气温较为凉爽,降水较丰富的原因。(4分)
33.从自然角度简述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在冬春季节时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4分)
34.概述中俄合作发展的远东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特点。(4分)
35.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俄粮返乡”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港口,铁路终点,滨海边疆区最大城市(或行政中心),边境贸易频繁(经贸中心)。
解析
港口,铁路终点,滨海边疆区最大城市,边境贸易频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海参崴城市发展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海参崴城市发展区位因素,可以从交通、政策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结合题设和读图较易得出答案。
正确答案
海参崴纬度较高,临海,受寒流影响,使得夏季凉爽(2分);临海水汽充足,又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导致降水较丰富。(2分)
解析
海参崴夏季气温较为凉爽,降水较丰富的原因,可以从地形、风向等方面回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海参崴的气候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海参崴纬度较高,临海,受寒流影响,使得夏季凉爽;临海水汽充足,又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导致降水较丰富。
易错点
海参崴城市位置特殊气候特点特别,答题时注意不能遗漏要点。
正确答案
冬季极寒天气,大风,暴雪,江冰凌汛,夜长昼短,多沼泽冻土(任选二点得4分)。
解析
该地纬度高,冬季极寒天气,大风,暴雪,江冰凌汛,夜长昼短,多沼泽冻土等修建道路的不利因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从自然角度简述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在冬春季节时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同江铁路大桥建设遇到的不利因素,可以从冻土、暴雪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问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注意要点全面,使用学科语言。
正确答案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2分),大规模,机械化,商品率高(2分)
解析
中俄合作发展的远东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大规模,机械化、商品率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俄合作发展的远东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特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中俄合作发展的远东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商品率高。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粮食生产地与我国东北距离近;国内市场大;水陆交通便利;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或加工能力强.
解析
该粮食生产地与我国东北距离近;国内市场大;水陆交通便利;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或加工能力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俄粮返乡”的原因,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俄粮返乡”的原因,可以从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回答问题要全面,不易漏掉重要的知识点,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志。图4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
8.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
9.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位于云贵地区,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从图中霜冻线可以得出,此时为冬季,结合四个选项,只有2月份符合,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云、贵、川一带出现霜冻的月份,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云、贵、川一带纬度较低,一般很少出现霜冻,只有每年最寒冷的时段才会出现霜冻,而题设所给的各月,最冷的月份是2月。
易错点
我国西南地区的低纬度地带,霜冻出现的月份应为最冷的季节,因此不能错选A,10月份云贵川一带还气温较高,不可能错选霜冻。
正确答案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位于云贵地区,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从图中霜冻线可以得出,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联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等,该区域的西北处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越向西北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出。
易错点
本题如果不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容易误选A,认为当地的霜冻是大气环流造成的,实际上由于北部高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很难到达该地。
正确答案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位于云贵地区,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从图中霜冻线可以得出,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重庆市,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冬季我国西南地区霜冻范围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4日相比,霜冻范围明显变大的省区是重庆市,即图中的乙省,故选B。
易错点
本题只要能够正确对比14日与15日的两条霜冻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十三)“塞上粮川”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葵花、甜菜、瓜果等,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17分)
31.简要叙述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3分)
32.归纳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2分)
33.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粮川”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4.河套平原的农业生产,需要面对哪些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4分)
35.图中西部的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分析其建厂的优越条件。(4分)
正确答案
位于北纬40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位于内蒙古境内黄河沿岸;位于阴山山脉以南,鄂尔多斯高原以北。(3分)
解析
河套平原位于北纬40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位于内蒙古境内黄河沿岸;位于阴山山脉以南,鄂尔多斯高原以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应从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
易错点
本题解答时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方面回答,注意回答要全面,使用科学的语言。
正确答案
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空间上由东向西递减;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分)
解析
读图中等降水量线可知,从空间上看,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由于河套平原的降水是受夏季风影响形成的,所以在时间上应是夏秋多、冬春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中等降水量线可知,从空间上看,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由于河套平原的降水是受夏季风影响形成的,所以在时间上应是夏秋多、冬春少。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有利自然条件:晴天多,光照充足;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黄河冲积而成,耕地多,土壤肥沃;濒临黄河,灌溉水源充足。(4点,4分)
解析
有利自然条件,光照充足,地形平坦;耕地多,土壤肥沃;濒临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粮川”有利的自然条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粮川”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光照、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本题回答时注意考虑问题全面,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有:注意寒潮和低温冻害;防风固沙,防治大风和沙尘暴;防止土地沙漠化;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灌溉,防止土地盐渍化。(任意2点,4分)
解析
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发生寒潮和低温冻害;河套平原离沙漠较近且大风天气多,易发生土地沙漠化现象;农业发展需要引水灌溉,若灌溉不当会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所以河套平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有:寒潮和低温冻害、大风和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等。
考查方向
河套平原的农业生产需要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发生寒潮和低温冻害;河套平原离沙漠较近且大风天气多,易发生土地沙漠化现象;农业发展需要引水灌溉,若灌溉不当会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所以河套平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有:寒潮和低温冻害、大风和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等。
易错点
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磴口县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条件2分) 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便于发电设备的运输;距离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近,有充足的科技力量;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用电需求大。(人文条件,任意1点即可,2分)
解析
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的优越条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主要有风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人文条件主要有充足的科技力量和电力的市场需求量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图中西部的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优越条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的优越条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主要有风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人文条件主要有充足的科技力量和电力的市场需求量等。
易错点
答题时注意不能遗漏要点,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十四)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7分)
37.请比较A、B两地降水特点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6分)
38.根据图中西南侧海域等深线的分布,判断该地主要海底地形类型并说明其成因。(5分)
39.据表归纳2008年至2012年拉丁美洲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6分)
正确答案
比较异同:A、B两地年降水量多(1分),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降水量多于冬半年)(1分); A地降水量比B地少(1分)
原因:B地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B地的降水量丰富(2分);而A处于平原地区,少地形雨(1分)
解析
两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从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分配、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图中A、B两地纬度接近且都位于沿海地区,降水的差异不是纬度、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两地虽然都位于信风带内,但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两地的地形差异较大,所以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要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图中A、B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两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从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分配、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按照题干要求,分析出两地降水量差异产生的原因即可。
正确答案
判断地形:2000、4000、6000米等深线比较靠近海岸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密集,该地形坡度大、深度大(最深处超过6000米)(1分),为海沟(2分)(答200米等深线以内为大陆架 1分)
成因:南极洲板块(大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消亡,形成了海沟(2分)
解析
根据图中等深线的数值、走向、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地形是海沟,其形成的原因从板块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该地海沟的形成原因,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等深线的数值、走向、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地形是海沟,其形成的原因从板块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注意不能遗漏要点
正确答案
特点:从总量看,进出口贸易量均保持持续高速增长(2分);从产品结构看,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1分),进口以附加值较高的资金密集型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1分)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2分)
解析
2008年至2012年拉丁美洲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根据表中数据可以从进出口贸易总量和进出口产品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某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特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2008年至2012年拉丁美洲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2008年至2012年拉丁美洲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根据表中数据可以从进出口贸易总量和进出口产品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某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特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答题时注意不能遗漏要点。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欧洲局部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材料二 今年2月共有67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今年1至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
材料三 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基尔运河是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近些年来,易北河入海口水域出现了水运拥堵严重等问题。
12.简析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8分)
13.图中难民迁移路线所经过的主要自然带有 、山地垂直带、 ,试分析德国吸引大量难民涌入的原因。(12分)
14.指出易北河入海口水运拥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乙地降水量少于甲地(2分);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甲地(2分);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2分);
甲地地势较高,地形雨更丰富(2分)。(乙地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大;地形相对平坦,地形雨不明显)
解析
乙地降水量少于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甲地,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
甲地地势较高,地形雨更丰富。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气候知识的记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分析两地降水量的差异时,应该从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时间长短,地形的迎风坡对降水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易漏掉重要知识点,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正确答案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 德国宽容的难民政策(2分);发达的经济条件(2分);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优越的自然环境(2分)。
解析
读图可知难民迁移路线所经过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垂直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因为德国有宽容的难民政策、发达的经济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环境。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全球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德国吸引难民大量涌入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难民迁移路线所经过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垂直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因为德国有宽容的难民政策、发达的经济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环境。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正确答案
入海口水域面积狭小(2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2分);位于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线交汇处(2分)。拓宽基尔运河(2分);向周边港口分流货船(2分);加强货物装卸和船舶通航管理(2分)。
解析
易北河入海口水运拥堵的原因是入海口水域面积狭小,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位于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线交汇处,易北河港口治理的措施主要有:拓宽基尔运河,向周边港口分流货船,加强货物装卸和船舶通航管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港口建设的相关条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易北河入海口水运拥堵的原因是入海口水域面积狭小,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位于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线交汇处,易北河港口治理的措施主要有:拓宽基尔运河,向周边港口分流货船,加强货物装卸和船舶通航管理。
图1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单位:℃),这种气候图与其他气候图相比更能反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据此完成l~3题。
1.下列月份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2.该地可能位于
3.该地最适合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做相应月份的垂线,穿过的等值线越少温差越小,选D
考查方向
等值线的判读
解题思路
了解温差概念和等值线判读知识进行作答
易错点
对等值线判读掌握不好而出错
正确答案
解析
七月温度高是北半球,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可能是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最热月温度20°左右,推断是温带海洋。只有A合适
考查方向
气候判定
解题思路
据图判定气候类型结合分布作答
易错点
气候的判定和分布不熟练而出错
正确答案
解析
英国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光照热量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不适合对光热要求高的水稻、小麦、葡萄生长。故选B
考查方向
农业区位
解题思路
根据农业区位解题
易错点
对各作物区位不了解而出错
12. 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据上题可知②为光照气候要素,东坡数值较大说明光照条件差,主要是因为该地位于山脉东部多迎风坡地形雨导致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上题得知②为光照,分析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哪些,依据试题材料判断出【答案】。
易错点
没有正确判断②为哪种气候要素;不能正确分析地形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知识点
3.图2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5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16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 ) 、 (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 ( ) 、 ( )。
(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 ( )、 ( ) 。
(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 ( ) 。
(5)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 ) 。
正确答案
(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
(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3)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任答3点)
(4)雨水 冰川融水
(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3点)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27~29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
4.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1,完成1-2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