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以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2O3和SiO2杂质)为原料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沉淀A的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_,气体C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溶液D的溶质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3)MgO的熔点高于CuO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中配离子([Cu(NH3)4]2)的配位键________________。

(5)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     ,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合金的密度为    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正确答案

(9分)

(1)12 1∶1

(2)正四面体形 sp3

(3)MgO的晶格能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

(5)1:3    (197+64×3)×1030/a3NA

试题分析:(1)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沉淀A是SiO2,SiO2是原子晶体,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个数为12。气体C是CO2,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1:1。

(2)溶液D是CuSO4溶液,阴离子是SO42-,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3)MgO的熔点高于CuO的原因为MgO的晶格能比CuO的大。

(4)Cu2+周围有四个配位键,其图示为

(5)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1:3,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合金的密度为(197+64×3)×1030/a3NA g·cm-3

点评: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共价键、晶体等都是和实验有密切联系,认真复习课本中的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氯化铬酰(CrO2Cl2)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铬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与铬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铬原子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一种金属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含有金属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2)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在①苯、②CH3OH、③HCHO、④CS2、⑤CCl4五种有机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填序号),CS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1 K、Cu 4

(2)非极性 (3)①③ 直线形

(1)铬元素是24号元素,处于第4周期,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同周期中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还有K、Cu。根据晶胞图示可知,金属原子的数目为8×+6×=4。

(2)CCl4、CS2均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CrO2Cl2为非极性分子。

(3)涉及含C的物质,若C都成单键为sp3杂化;共成一个双键则为sp2杂化;共成一个叁键和二个双键则为sp1杂化。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铵根离子中氮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NH4+中H—N—H键角比NH3中H—N—H键角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Cu3N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N3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3)常温常压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便可形成冰,称之为“热冰”,热冰中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其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4)NaF和NaCl属于同一主族的钠盐,但NaF的莫氏硬度比NaCl大,原因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sp3 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铵根离子中氮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排斥力小

(2)6

(3)化学键、范德华力、氢键 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

(4)相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其莫氏硬度越大,氟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所以氟化钠的晶格能大于氯化钠,则NaF的莫氏硬度比NaCl大

(1)铵根离子中含有4个键,没有孤电子对,氮原子采取sp3杂化,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铵根离子中氮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排斥力小。

(2)○∶8×=1

∶12×=3

所以○代表N3代表Cu

N3的配位数为6(上下、前后、左右)。

(3)热冰中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有化学键、范德华力、氢键,微粒间作用力大小顺序是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

(4)相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其莫氏硬度越大,氟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所以氟化钠的晶格能大于氯化钠,则NaF的莫氏硬度比NaCl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如图所示为冰晶石(化学式为Na3AlF6)的晶胞。图中●位于大立方体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是图中●、○中的一种。图中●、○分别指代哪种粒子            ;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代表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2)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H2S和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3)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与铜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填元素符号)。实验时形成的深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内存在的全部化学键类型有          。实验过程中加入C2H5OH后可观察到析出深蓝色Cu(NH3)4SO4·H2O晶体。实验中所加C2H5OH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共15分)

A(1)●:AlF63-   ○:Na+      Na+  (各2分)

(2)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3分)。

(3) Cr(2分) 共价键、配位键(2分)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2分)

试题分析:(1)黑球在八个顶点和六个面心:8*1/8+6*1/2="4" ;白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12*1/4+8="11" Na+: AlF63-=3:1  多的是白球代表Na+,11个满足3:1,▽代表Na+;黑球代表AlF63-

(2)氢键能使溶沸点升高,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溶解度增大。

(3)铜的外围电子排布:3d104s1 铬的外围电子排布:3d54s1。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1. Cu(NH3)4SO4·H2O是极性分子,而C2H5OH极性很弱,根据相似相溶原理,Cu(NH3)4SO4·H2O在C2H5OH溶解度变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CaC2中C22—与O与互为等电子体,O2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1 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

③乙炔与氢氰酸反应可得丙烯腈(H2C=CH—C≡N)。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     ,构成丙烯腈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丙烯腈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为   个,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为   个。

正确答案

(8分)(1)①CaC2+2H2O→Ca(OH)2+C2H2

②[]2+         2NA

③sp、sp2杂化  H    N    3   6

试题分析:①依据教材知识书写,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②带2个正电荷,失去2个电子,O2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2+。O22+中O和O原子含有3对共用电子,故1 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

③第一个C原子和第二个碳原子是SP2杂化,第二个碳原子好第三个C原子是SP杂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的书写和杂化轨道等综合知识,题目难度中,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试填空.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⑨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

(2)元素③与⑧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______杂化,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3)元素④、⑤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④与元素①形成的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请写出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各写一种).

(4)在测定①与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⑦与元素②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后盐的化学式______.

(6)元素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下图1和图2所示,则在图1和图2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Be,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F,⑦为Al,⑧为Cl,⑨为Cr,⑩为Co,

(1)Cr的原子序数为24,注意外围电子的半满为稳定状态,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

(2)元素③与⑧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存在4个共价单键,没有孤对电子,则C原子为sp3杂化,构成微粒为分子,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sp3;分子晶体;

(3)④为N,⑤为O,N原子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大,即N>O;X分子为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应具有3个原子和16个价电子,则有CO2(或CS2、N2O、BeCl2)、CNO-等微粒,故答案为:N;O;三角锥形;CO2;CNO-

(4)因HF分子之间含有氢键,能形成缔合分子(HF)n,则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答案为:HF分子之间有氢键,能形成缔合分子(HF)n;

(5)Al与Be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则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故答案为:Na2BeO2

(6)由图1可知,与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顶点,则有8个;由图2可知,与顶点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1个晶胞中有3个,空间有8个晶胞无隙并置,且1个面被2个晶胞共用,则晶体中有=12个,所以在图1和图2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8:12=2:3,故答案为: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研究物质结构是为更好的掌握物质的性质.

(1)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在性质上存在一些特殊性,在前沿科技中应用广泛.

①铜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__,请解释金属铜能导电的原因______.

②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液态Ni(CO)4分子.423K时,Ni(CO)4分解为Ni和CO,从而制得高纯度的Ni粉.试推测Ni(CO)4易溶于下列______.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③在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小心蒸发,最终得到深蓝色的[Cu(NH34]SO4晶体,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除普通共价键外,还有______.

(2)已知:下表是14种元素的电负性的数值(用X表示).

①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如NaCl;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如AlCl3.请写出铁元素和表中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常见共价化合物:______.

②气态氯化铝通常以二聚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式为Al2Cl6,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Al2Cl6的结构式为______.

③由表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且二者数目相同的有(写一个即可)__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1)①铜是29号元素,该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4S能级能量小于3d能级能量,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4s能级后排3d能级,但轨道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原子最稳定,所以铜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铜是金属晶体,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中可以定向移动,所以能导电,

故答案为:[Ar]3d104s1;铜是由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通过金属键形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中可以定向移动,所以能导电;

②Ni(CO)4采取SP3杂化,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属于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苯和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所以Ni(CO)4易溶于苯和四氯化碳,故答案为:bc;

③[Cu(NH34]SO4中[Cu(NH34]2+和 SO4 2-之间存在离子键,Cu和NH3之间存在配位键,N、H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所以[Cu(NH34]SO4中除存在普通共价键外,还有离子键、配位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配位键;

(2)①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铁的电负性为1.8,所以非金属的电负性小于3.5,且形成的化合物为常见化合物,所以为FeCl3或FeS.

故答案为:FeCl3或FeS;

②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提供孤对对子,铝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使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③根据题意知,分子中含有双键,原子和原子间能形成双键的有CO2或CS2;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故答案为:CO2或CS2;直线型.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3分) 四种常见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⑵A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     (填“高”或“低”),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高温下D的氧化物还原赤铁矿的方程式为可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

⑷往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简要描述该配合物中化学键的成键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⑸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

则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的且空间构型是角形的是      (填写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       个σ键和        个π键。

⑹已知NH4+、N4H44+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NH4+的结构式为 \s\up10(∣←N-,\s\up10(∣H(→表示共用电子对由N原子单方面提供)。 请画出N4H44+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 1s22s22p63s23p(1分)

⑵高,因为A的氢化物存在氢键(各1分)

   Fe2O3(s) + 3CO(g) 2Fe(s) + 3CO2(g) K=C3CO2/  C3CO(各1分)

⑷[Cu(NH3)4]SO4(1分),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1分)⑸ ④(1分)3 (1分) 2(1分)

⑹ (2分)

试题分析:B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说明M层电子数是4,所以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A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所以A原子L层电子数是5即是N原子,A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高,因为A的氢化物存在氢键;

D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有一种是冶金工业常用的还原剂,是CO所以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高温下D的氧化物还原赤铁矿的方程式为可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s) + 3CO(g) 2Fe(s) + 3CO2(g)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3CO2/  C3CO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1,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所以C原子时Cu,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是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是氨水,可生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u(NH3)4]SO4,该配合物中化学键的成键情况是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的且空间构型是角形的是 ④;在②的分子中有3个σ键和        2个π键;已知NH4+、N4H44+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NH4+的结构式为 \s\up10(∣←N-,\s\up10(∣H

;N4H44+的结构式是

点评:对于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先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然后将电子从能量最低的1s亚层依次往能量较高的亚层上排布,只有前面的亚层填满后,才去填充后面的亚层,每一个亚层上最多能够排布的电子数为:s亚层2个,p亚层6个,d亚层10个,f亚层14个。最外层电子到底怎样排布,还要参考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

从光谱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洪特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

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9分) (1)在配合物离子(FeSCN)2中,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的微粒是               

(2)根据VSEPR模型,H3O的分子立体结构为          ,BCl3的构型为              

(3)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①[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序号)。

②[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                      

(4)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颜色不同的两种配合物晶体,一种为紫色,另一为绿色。两种晶体的组成皆为TiCl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a.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的样品配成待测溶液;

b.分别往待测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c.沉淀完全后分别过滤得两份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原绿色晶体的水溶液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紫色晶体的水溶液反应得到沉淀质量的2/3。绿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由Cl所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                                     

正确答案

(9分)(1)Fe3(1分)     www.(2)三角锥形(1分)、正三角形(1分)

(3)①A、C (2分)       ②平面正方形(1分)

(4) [TiCl(H2O)5]Cl2•H2O  (2分) ; 离子键、配位键(或共价键) (1分)

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式可知,在配合物离子(FeSCN)2中,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的微粒是Fe3

(2)根据VSEPR模型,H3O分子中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6-1-1×3)÷2=1,所以该微粒的分子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形;BCl3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3-1×3)÷2=1,所以该分子的构型为正三角形。

(3)①[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极性键和配位健,答案选AC。

②[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这说明该微粒的构型不是四面体型结构,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4)原绿色晶体的水溶液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紫色晶体的水溶液反应得到沉淀质量的2/3,这说明原绿色晶体中能电离出的氯离子个数是紫色晶体中能电离出的氯离子个数2/3,因此绿色晶体配合物中能电离出的氯离子个数是2个,则其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其中由Cl所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配位键(或共价键)。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同态属于_____________晶体,俗名叫_______________;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 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Q与Y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正确答案

(1)分子;干冰

(2)正四面体;非极性;Si3N4

(3)三角锥;

(4)CS2;CCl4;非极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同态属于_____________晶体,俗名叫_______________;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 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Q与Y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正确答案

(1)分子;干冰

(2)正四面体;非极性;Si3N4

(3)三角锥;

(4)CS2;CCl4;非极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Ⅰ.顺铂是美国教授B Rosenberg等人于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它的化学式为Pt(NH3)2Cl2

(1)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         (举一例)。

(2)碳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其他毒副作用低于顺铂。碳铂的结构如图:

碳铂中含有的作用力有          (填字母)。

(3)铂(Pt)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晶胞中铂(Pt)原子的配位数为     

Ⅱ.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请写出A2在基态时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 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正确答案

(1)H3O+或CH3 (2)ABCFG (3)12  (4)3d6  第四周期Ⅷ族

试题分析:(1)与NH3含有10个电子,所以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为H3O+或CH3;(2)中含有的作用力有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配位键、σ键、π键,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BCFG;(3)铂(Pt)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甲,根据乙图可以知道铂(Pt)原子的配位数为12;Ⅱ.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故B为Fe,A为Mn,所以A2在基态时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Ⅷ族。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电子体、化学键的类型、配位数、电子排布式、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该题综合性强,难度中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回答以下问题:

(1)Ni(CO)4是无色液体,沸点42.1℃,熔点-19.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推测Ni(CO)4是_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已知: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

能量约为39 9 kJ/mol。

根据右表有关蛋白质分子中重要化学键的信息,说明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2H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 ;NH4+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该 反应中有8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__mol。

(4)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①在中,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       和________;配位键存在于          原子之间(填原子的数字标号);m=           填数字)。

②硼砂晶体由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填序号)。

A.共价键      B.离子键       C. 氢键       D.范德华力       E. 金属键

正确答案

(1)非极性(1分)

(2)紫外光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2分)

(3)①4(1分)  正四面体 (1分)② 6mol(1分)

(4)①SP2杂化  (1分) SP3杂化(1分)    4、5(1分),m=2(1分) ②B C D(2分,漏选得1分,有错选不得分)

试题分析:(1)Ni(CO)4是无色液体,沸点42.1℃,熔点-19.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为水为极性溶剂,而有机溶剂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可以知道其为非极性分子;(2)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 9 kJ/mol,而蛋白质中各种键的键能都比该能量小,所以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为:紫外光具有的能量比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N2H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是4个,而非极性键为1个,N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若该反应中有8mol N-H键断裂,说明有2mol的肼反应,则生成3mol氮气,一个氮气含有两个π,则形成的π键有6mol,(4)①1,3,5,6代表氧原子,2,4代表B原子,2号B形成3个键,则B原子为SP2杂化,4号B形成4个键,则B原子为SP3杂化; B一般是形成3个键,4号B形成4个键,其中1个键很可能就是配位键,配位键存在4号与5号之间.观察模型,可知Xm-是(H4B4O9m-,依据化合价H为+1,B为+3,O为-2,可得m=2,②钠离子与Xm-形成离子键,结晶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故答案为: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空间构型、杂化类型、分子间作用力,这些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综合性强,难点较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s能级和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

 

(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每个s能级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每个p能级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

(2)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____方向;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球 1 纺锤 3  (2) 2p 三个互相垂直的伸展 氮   

试题分析:(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每个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

(2)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则n=2,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是氮元素。其中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2p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三个互相垂直的伸展方向。其氢化物是氨气,含有极性键,其电子式是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熟练记住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常见电子云的形成,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臭氧作出特殊贡献的化学家。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O3分子的结构如图:呈V形,键角 116.5°。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O原子分别构成一个非极性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虚线内部分)--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4个电子。

请回答:

(1)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的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

a. H2O b. CO2 c. SO2 d. BeCl2(3)分子中某1原子有1对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电子叫孤对电子,那么O3分子有________对孤对电子。

(4)据你已有知识判断O3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______(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1)同素异形体

(2)c

(3)5

(4)是

下一知识点 : 晶体结构与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分子结构与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