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 共75题
2011年9月2日联大召开非正式会议纪念“禁止核试验国际日”。联大主席戴斯在会上发言时表示,核试验与核武器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地球环境都构成威胁,国际社会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并尽快采取行动让《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以早日实现无核武世界的目标。戴斯指出,在整个20世纪,核试验被用来打造军事实力。冷战时期,基于核威慑的逻辑,许多国家为推进核技术,在地上、地下和水下开展了许多次核试验,给人类和地球带来了威胁。核试验产生的沉降物引发疾病,毒害食物链,污染水源和生态环境,这些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1)国际社会为什么要尽快采取行动让《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核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核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在运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核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核废料的处理等。核技术威力极大,运用在军事方面,对整个世界具有威慑作用;如果被不理性或恶意运用,足以灭绝人类自身。
(2)科学技术的成果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核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和建设核电站等方面,可以服务与造福人类,缓解能源危机,但是如果用于制造核武器,则会危害人类和地球的存在,因此应当理性对待核技术,和平利用核能;充分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尤其要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核武器扩散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08山东卷37)
自古以来,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丁了重大影响。
(2)有人认为“科学上能做到的,就不应禁止”。请从科技伦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一个与价值、伦理密切相关的问题。科技活动必须遵守无害原则并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②科学上能做到、又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科技伦理基本原则的,就不应当禁止;只顾跟前利益、局部利益,可能导致人类灾难的,即使科学上能做到,也必须禁止。
见答案
(2009 •海南单科)据报道,“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是 —起人为制造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责任人已受到法律的严 惩。但这起事件的蓄意性质,既表明肇事者漠视法律,也表 明其缺乏基本的道德良知。这一事件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 “企业要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 德的血液。”
为什么说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
正确答案
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要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市场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除必须遵守法律外,还要遵守道德规范。道德缺失就会见利忘义,甚至越过法律的界限谋取私利,既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又会导致企业失去信誉,失去市场,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
本题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诉求。回答时既要从微观意义上运用道德及其作用的原理分析道德素养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又要从宏观上分析社会道德状况对经济的反作用。必须注意,企业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角色,必须从职业道德方面加以说明。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山东省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环境标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范了涉及环境安全的各种行为;同时,在全省广泛开展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1)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山东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2)作为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8分)
正确答案
(1)在全面提升环境质量问题上,必须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2)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②从自我做起,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
③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环境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④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若笼统回答“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或答 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回收废旧电池”等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可酌情给分)
本题以山东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为切入点,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及环境伦理学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启示类试题,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⑵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求从公民 的角度阐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体现了情感态度价 值观方面的要求;两问都需要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
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2010年,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联袂上演“罗生门”事件,乳品行业近十年几乎没有摆脱过负面形象。2006年,“有抗奶”叫停,2009年,液态还原奶彻底被禁,此外,还有“毒奶粉”、“碘超标”的现象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尚未完全落幕,“奶粉导致性早熟事件”又已经甚嚣尘上。普通市民对乳品行业已经越来越没有信心。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和企业应如何加强道德建设?(10分)
正确答案
略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知识回答。
(1)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其运用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这既表现为自然生态和人类自身出现新的隐患,也表现为安全形势与社会和谐的维护面临新的挑战。有人认为,“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公平”。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让科技造福人类社会,必须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请回答科学精神在价值观上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科技是一种高投入的事业,并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能随意发展。发达国家现有的科技领先优势,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加大。而某些国家利用高技术成果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发展,使国际社会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
(2)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在价值观上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精神。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研究没有禁区,但科学家有社会责任。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由于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既想违背承诺、少承担应尽责任,又想将不合理要求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导致分歧严重。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1)结合材料,说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2分)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8分)
正确答案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必须坚持共同但又有差别的原则、兼顾国家环境主义与国际合作
义务的原则。(2分)
(2)①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巨动,协凋发展。
(3分)②要坚持代际平等的原则,当代人要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3分)⑧坚持科
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略
(13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核泄漏危机。日本核泄漏将成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谈谈核技术利用的两面性。(4分)
(2)结合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核技术?(9分)
正确答案
(1)科学技术的成果运用得当,可以造福人类,缓解能源危机。(2分)但是如果用于制造核武器,则会危害人类和地球的存在。(2分)
(2)应当理性对待核技术,和平利用核能。(3分)在充分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管理。(3分)尤其要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核武器扩散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略
材料一:2009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8亿。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
材料二: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左右。网络上存在的暴力色情、恶意谩骂等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010年2月10日,记者了解到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对4家存在大量低俗内容的网站进行曝光,并予以谴责。其中3家被曝光网站已诚恳接受公众批评,认真清理网上低俗内容,提出了整改措施。
小题1:互联网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4分)
小题2:围绕“如何文明上网”,某校组织了演讲比赛。请你结合材料二,就青少年如何文明上网写出演讲要点。(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
①网络改变着生活,改变着世界,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1分)
②网络快捷地汇集、传递各种社会信息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约了社会交往的成本。(1分)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1分)
④网络的使用也引发了隐私权的保护、网络自由滥用、网络安全等问题。(1分)
小题2:
①不沉滴于网络,平时要多于家人、朋友和同学直接交往和交流(2分)
②提高辨别能力,不创造和传播不健康的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做到自爱自律。(2分)
③要遵守网络世界的伦理原则。要尊重他人如识产权,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不得伤害他人和有损社会等。(2分)
略
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成果,更令人鼓舞,已培育出大批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的农作物。由于它们比非转基因品种增产20%左右,因此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人类解决饥饿的不可缺少的技术。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法律法规,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我们应该理性地、全面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①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以转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转基因技术使生命的遗传生长规律按照人的意愿进行,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伟大成就。
②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在研究应用中要趋利避害。
③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④要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识,提高科学家的道德水平,在研究中要信守必要的伦理原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