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

A1958年《关于建立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的主要成果有

①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④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 ]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 ]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政企分开

C允许私人办厂

D多方吸纳外资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