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Ⅰ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业.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

CO(g)+H2(g)△H=+131.3kJ•mol-1

该反应在常温下______自发进行(填“能”与“不能”);在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和2mol H2O(g),达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20%,请计算此时的平衡常数______

(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与H2反应来生产甲醇.

已知生成气态甲醇,CO里面含C≡O.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g)

2NH3(g)△H=-92.4kJ/mol

在一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在t1时升高温度,t2重新达到平衡,t3时充入氮气,t4时重新达到平衡,t5时移去一部分产物,t6时又达到平衡,请在下面的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图中画出t1到t5逆反应速率、t5到t6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4)氢气可用于生产燃料电池,丙烷气体也可以.美国科学家成功开发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以丙烷气体为燃料,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电解质是固态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则通丙烷的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Ⅱ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且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已知AgCl+Cl-=[AgCl2]-,如图是某温度下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情况.由以上信息可知:

(1)由图知该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

(2)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Ⅰ(1)该反应为熵增大,焓增大的反应,由△G=△H-T△S,△G<0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在高温时可以自发进行,常温下难以自发进行.

参加反应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20%=0.4mol,则

对于反应       C(s)+H2O(g)

CO(g)+H2(g),

开始(mol):1      2               0       0

变化(mol):0.4              0.4     0.4

平衡(mol):1.6              0.4       0.4

所以平衡时H2O的浓度为=0.8mol/L,CO和H2的浓度为=0.2mol/L,

所以平衡常数k===0.05,

故答案为:不能自发进行;0.05;

(2)对于CO(g)+2H2(g)=CH3OH(g),反应热△H=1072KJ/mol+2×436KJ/mol-(413KJ/mol×3+358KJ/mol+463KJ/mol )=-116 KJ/mol,

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116 KJ/mol,

故答案为:CO(g)+2H2(g)=CH3OH(g)△H=-116 KJ/mol;

(3)在t1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多,t2重新达到平衡,平衡时速率比原来高;

t3时充入氮气,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氨气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t4时重新达到平衡;

t5时移去一部分产物,氨气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降低,t6时又达到平衡.

据此作图为

,故答案为:

(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丙烷应在负极上通入,丙烷失去电子与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3H8+10O2--20e-=3CO2+4H2O,

故答案为:C3H8+10O2--20e-=3CO2+4H2O;

Ⅱ(1)由图可知AgCl的溶度积Ksp(AgCl)=c(Ag+)•c(Cl-)=10-5×10-7=10-12,故答案为:10-12

(2)开始Cl-抑制了AgCl的溶解,所以Ag+浓度变小了,但Cl-浓度增大使AgCl形成[AgCl2]-络合物:AgCl+Cl-=[AgCl2]-,所以Ag+浓度又变大了,

故答案为:开始Cl-抑制了AgCl的溶解,所以Ag+浓度变小了,但Cl-浓度增大使AgCl形成[AgCl2]-络合物:AgCl+Cl-=[AgCl2]-,所以Ag+浓度又变大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温度时,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开始至3min末达平衡后,往密闭容器中再加入1molX物质,则该反应______(填序号)

①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②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③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加快;④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减慢

(4)若增加Y的用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化,则Y为______态.

正确答案

(1)由图可知,X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Y、Z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反应最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定值不为0,是可逆反应,

Y、Z、X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1.2-1.0)mol:(2.0-1.6)mol:(1.0-0.4)mol=1:2:3,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Y+2Z⇌3X,

故答案为:Y+2Z⇌3X;

(2)2min内,X的反应速率为v(X)==mol/(L•min),

故答案为:mol/(L•min);

(3))均为气体,平衡后进入1molX,瞬间X的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不变,所以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较原来增大,反应进行的结果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故选:③;

(4)恒温恒容下,增加Y的用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Y的浓度不发生变化,所以Y为固体或纯液体,

故答案为:固体或纯液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可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H<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中的平衡点是: (用a、b、c、d填空).

(2)图中的两条曲线, 是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填“X”或“Y”).

(3)前10min内用υ(NO2)表示的化学反速率为 .

(4)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由图可知,10-25min及35min之后X、Y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则相应时间段内的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即b、d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答案为:b、d;

(2)由图可知10-25min平衡状态时,X表示的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为(0.6-0.2)mol/L=0.4mol/L,Y表示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为(0.6-0.4)mol/L=0.2mol/L,X表示的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是Y表示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的2倍,所以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故答案为:Y;

(3)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

前10min内,NO2的浓度变化量为(0.6-0.2)mol/L=0.4mol/L,所以υ(NO2)==0.04mol•L-1•min-1,故答案为:0.04mol•L-1•min-1

(4)25min时,生产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不变,只能是增大生产物的浓度,由(2)分析可知NO2是生成物,故为增大NO2的浓度,

故答案为:增大NO2的浓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工业将煤炭气化,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CO、SO2等的排放,又可以扩大水煤气的广泛用途.

①已知:2C(s)+O2(g)=2CO(g);△H1,2H2(g)+O2(g)=2H2O(g);△H2

则反应C(s)+H2O(g)⇌CO(g)+H2(g);△H=______.(用含△H1、△H2的代数式表示)

②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3.现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CO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控温,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1和图2.

a.该反应的△H3______0(选填“<”、“>”或“=”,下同),K1______K2

b.将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2)某燃料电池以熔融态K2CO3为电解质,一极通入CO,另一极通入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已知该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2CO2+O2+4e-=2CO32-;则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图3为某温度下,Fe(OH)3(s)、Mg(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的pH,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

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的关系为:Ksp[Fe(OH)3]______Ksp[Mg(OH)2]

(填:>、=、<);如果在新生成的Mg(OH)2浊液中滴入足量的Fe3+,振荡后,白色沉淀会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

正确答案

(1)①2C(s)+O2(g)=2CO(g)△H1   ①

        2H2(g)+O2(g)=2H2O(g)△H2    ②

盖斯定律得①-②得:2C(s)+2H2O(g)⇌2CO(g)+2H2(g)△H1-△H2

则反应C(s)+H2O(g)⇌CO(g)+H2(g)△H=,故答案为:

 ②a.图1可以看出,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6mol的曲线温度大,说明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少,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3<0,故答案为:<;

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所以说低温时平衡常数大,故答案为:>;

b.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同时是气体化学计量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可通过升温、减压等措施使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升温、减压;

(2)电池的总反应为:2CO+O2=2CO2,正极反应为2CO2+O2+4e-=2CO32-,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CO32--2e-=2CO2,故答案为:CO+CO32--2e-=2CO2

(3)由b、c两点得:KSP[Fe(OH)3]=c(Fe3+)•(OH-3=c(Fe3+)•(10-12.73,而KSP[Mg(OH)2]=c(Mg2+)•(OH-2=c(Mg2+)•(10-9.62,因c(Fe3+)=c(Mg2+),所以KSP[Fe(OH)3]<KSP[Mg(OH)2],故答案为:<;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Mg2++2OH-,当加入Fe3+后与OH-生成更难溶解的Fe(OH)3,使平衡继续向右移动,最后Mg(OH)2全部溶解转化为红棕色的Fe(O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10s末,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3)若在第10s时分离出部分Y,则容器中X的物质的量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

且△n(X):△n(Y):△n(Z)=0.8mol:0.8mol:1.6mol=1: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

2Z,

故答案为:X+Y

2Z;

(2)v(X)==0.04mol/(L•s ),故答案为:0.04mol/(L.s );

(3)若在第10s时分离出部分Y,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物质的量会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