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活塞对气缸中的气体做功为3.0×105J,同时气体的内能增加了2.5×105J,则此压缩过程中,气体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于   J。

正确答案

 放出        0.5×105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则,所以则此压缩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故答案为:放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做,适合选修3-3的同学)

有一台热机,从热源每小时吸收7.2×107J的热量,向冷凝器放出3.6×107J的热量,热机传动部分的热量为从热源吸收的热量的10%,求热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正确答案

热机传动部分产生的热量是由机械能转化来的,而这部分机械能又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转化来的,这部分热量最终应转移到冷凝器上.

热机每小时转化的机械能为:E=7.2×107J-7.2×107×10%-3.6×107J=2.88×107J

所以热机的输出功率:P==W=8.0×103W

热机的效率为:η=×100%=40%

答:热机的输出功率为8.0×103W,效率为4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内壁光滑的圆柱形气缸,质量为M,高度为L,、底面积为S.缸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计活塞厚度.温度为t0时,用绳子系住活塞将气缸悬挂起来,气缸内气体高为L1,如图甲所示.如果用绳子系住气缸底,将气缸倒过来悬挂起来,气缸内气体高为L2,如图乙所示.设两种情况下气缸都处于竖直状态,求:

(1)当时的大气压强;

(2)图乙状态时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活塞将与气缸脱离?

正确答案

(1)在甲图中对圆柱形气缸进行受力分析得:p1=p0-

在乙图中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得:p2=p0-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甲图到乙图发生的是等温变化,所以得:p1L1S=p2L2S                  

所以(p0-)L1S=(p0-)L2S,

可解得p 0=

(2)图乙状态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在活塞将与气缸脱离前发生的是等压变化,得:

=            

得 t=-273   

 答:(1)当时的大气压强为

(2)图乙状态时温度升高到-273°C时,活塞将与气缸脱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制冷机是一种利用工作物质,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装置,通过制冷机的工作可以使一定空间内的物体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低温状态,夏天,将房间中一台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打开,试分析这是否可以降低室内的平均温度?为什么?

正确答案

解:不会降低室内的平均温度,反而会使室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因为制冷机工作时从室内吸收热量,同时也将冷风向室内散发.若将一台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打开,尽管可以不断向室内释放冷气,但同时冰箱的箱体向室内散热,就整个房间来说,由于外界通过电线不断有能量输入,室内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这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技术与物理学的什么内容相关?

正确答案

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 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

(3)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 世纪中期只有英、法、美三国完成,而德、俄、日等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

(4) 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随着其发展,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

(5) 工业革命各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6) 各国工业革命受本国条件影响,发展不平衡.法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早,但步履维艰;美国自身条件优越,发展迅速;德意志开始较晚,统一后才真正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成就显著;俄国工业革命是在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统治下艰难而缓慢地开始,无论 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7) 各国工业革命各具特点,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并不是在其传统工业羊毛手工工场中开始的,而是在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棉鲂织业中开始的;美国在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时,加以创造性的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等等.

(8) 最重要的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利用热来做功,使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应用的科学技术与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功和能、压力和压强、比热容、燃烧值、热机和热机效率、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内容相关.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汽车内燃机汽缸内汽油燃烧时,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已知在某次对外做功的冲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为1.0×103J,因尾气排放、汽缸发热等对外散失的热量为8.0×102J,该内燃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_。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设法减少热量的损失,则内燃机的效率能不断提高,其效率____________(选填“有可能”或“仍不可能”)达到100%。

正确答案

20%,仍不可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网上和其他资料中,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正确答案

解: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资产阶级用手中握有的政治权力,使社会上大多数人变成无产阶级,成为他们剥削的对象,以榨取剩余价值,造成两个阶级严重对立.资产阶级在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造成当地的贫穷和落后;客观上也把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1)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进一步巩固;法国的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复辟势力;美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种植园主;工业革命还促成了俄国的改革以及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使这些国家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 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机器普及、大机器工业迅速排挤并取代工场手工业、手工作坊以及家庭手工业的必然结果.

②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伴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步上升,工人运动兴起.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

②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3) 世界格局的变化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大机器工业加工的是来自遥远地区的原料,而产品大量行销海外.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媒介,世界各地向着有机联系的方向发展,相互关系日益密切.

率先于其他国家半个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由于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成为世界的霸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世纪东、西方贸易往来中以东方为主的状况.

②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东方处于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从属地位,

③这种变化一方面加剧了东方的落后和贫困,另一方面也猛烈冲击了它的旧思想和旧制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 自由主义的兴起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自由是针对专制而言的,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于18 世纪后半期首先在英国出现的.亚当·斯密认为,“政治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作为一种经济理论,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否定重商主义,要求废除政府给某些大公司的特权,废除干预对外贸易的法规;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以价值规律为杠杆,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这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直延续至20 世纪的上半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单缸内燃机功率为36. 75kW,飞轮转速为120r/min,   活塞移动距离为50cm,活塞面积为300 cm2,求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强.

正确答案

解:因飞轮每转动2转内燃机做一次功,

所以燃气对活塞做一次功所用的时间为1s.    

1 秒钟内内燃机所做的功为    

W=Pt=36. 75×103 W ×1s=36750 J.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为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强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汽油机的______冲程,此过程是将______转化为______能.

正确答案

如图:两门关闭,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故答案为:做功;内能;机械能.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             定律;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           定律。

正确答案

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某居民楼发生爆炸,造成多人受伤,事故原因被认定为使用煤气不当造成泄漏。一般情况下,煤气爆炸时房间内气体温度会从常温迅速升高到550℃,甚至更高。请你估算出发生爆炸时产生的气体的压强是大气压的多少倍?

正确答案

(1)Q1=W+Q2 内能 机械能(2)

(1)Q1=W+Q2(2分)内能(1分)机械能(1分)2.74倍

(2)爆炸瞬间可认为房间内气体经历了一个等容的过程,爆炸前室内气体可看作常温常压,故首先应假设是一个等容的过程。初状态参量:p1=1a tm,T1=(27+273)K="300" K,设爆炸时气体压强为p2T2=(550+273)K="823" K,由查理定律得,p2=T2p1/T12分

解得:p2=2.74a tm,即约等于大气压的2.74倍。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辆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6150 W, 每小时消耗柴油14kg ,计算发动机的效率.( 柴油的燃烧值为4.3 ×107 J/kg)

正确答案

39. 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台四缸四冲程的内燃机,活塞的面积为300,冲程是30cm,在做功的冲程中,活塞所受的平均的压强为,求

(1)在做功的冲程中,燃气做的功是多少?

(2)若飞轮的转速为300r/min,这台内燃机的平均功率是多大?

正确答案

      

(1)做功冲程中燃气做的功为W="FL " 而F=pS

所以

(2)飞轮每转两周,一个气缸中的燃气做功一次,共有四只气缸,四只气缸共做功4次.现在飞轮的转速为300r/min,即每秒转动5周,四只气缸共做功10次,这台内燃机的平均功率为P

注意: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类机器,在各种热机中,燃料燃烧释放内能,这些内能又传递给工作的物质——水蒸气或者燃气;工作物质获得内能后,膨胀做功,把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自己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 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一例)    

(2) 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    

(3) 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解:(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一个即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一个即可).    

(2)①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大机器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西方列强扩张,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内燃机是将____ 转化为____ 的机器,内燃机的优点是___。

正确答案

内能;机械能;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转速快、效率高

下一知识点 : 制冷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热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