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 共81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出现断流现象,断流时间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前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至90年代最长达7个月以上。据统计,近年来,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0亿元以上。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2)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黄河除断流外,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黄河上中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因此年径流量小,水资源不足,而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枯水期易断流。社会因素:中上游用水量大,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泥沙淤积,洪水威胁,水污染严重。综合治理措施:建设蓄、调水工程,搞好中游水土保持,植树种草;加固下游大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黄河断流是水量减少所致。自然因素中影响到水量的应是其补给源——降水的影响;社会因素中使水量减少的原因是人类使用量过大及不合理的利用所致,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据原因找出治理措施。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多流经平原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260 km,通航期200多天,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因此,伏尔加河成为俄罗斯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最大的河流。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A______,B______,C______,D ______ ,E______。
(2)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以修筑______、进行 ______开发为重点,通过开通 ______、清理 ______、建设______等工程措施实现了“五海通航”。通过对全水系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______、 ______、 ______供 水、渔业和______等综合经济效益,带动了全流域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
(3)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 ;二是______ ;三是______ 。
正确答案
(1)波罗的海 白海 亚速海 黑海 里海
(2)大型水利枢纽 梯级 运河水道 河港 发电 航运 灌溉 旅游
(3)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 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污染严重
本题是对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延伸,通过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来理解河流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1)对照地图册,即能明确各点的具体名称。
(2)伏尔加河流域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通过开通运河、清理水道、建设河港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通过对全水系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供水、渔业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带动了全流域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
(3)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了鱼群洄游产卵;二是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三是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水污染严重。
(9分)读图回答问题。
(1)田纳河是 河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关键性措施是对田纳西河进行 。(2分)
(2)简述甲城市高技术产业发达的原因。(3分)
(3)在美国的铁路网中,南北向铁路运量相对较小,结合自然条件说明其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密西西比(1分) 梯级开发(1分)
(2)技术力量雄厚(1分),交通便利(1分),环境优美(1分)
(3)中部有密西西比河(河网密布)(1分),呈南北流向(1分),东西两面临海(1分),形成南北向沿海航线(1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田纳西河为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俄亥俄河为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尤其是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2)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科技、交通、环境、市场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分析。(3)影响铁路运量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河运和海运等方面分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左图是某流域局部地形图,中间图是当前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右图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根据材料说明A支流当前的主要水文特征。 (3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土地开发利用侧重方向的不同。 (2分)
(3)指出支流A流域的土地利用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是 ,及其对下游和湖泊造成的影响。 (4分)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自然地理资料? (3分)
正确答案
(1)水流湍急;水位或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较多;无冰期(1点1分,共3分)
(2)B支流流域兼有耕地、林地和果园等利用方式;C支流流域侧重于耕地,方式单一。(2分)
(3)过度开垦坡地(1分); 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积,需水量减少;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加(1点1分,共3分)
(4)降水(1分) 地质,地貌,植被,土壤(1点1分,共2分)
试题分析:(1)河流水文特征可从河流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流速和水能资源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图示的气候、地形等信息综合分析。(2)图示B支流流域流经山地、平原,地势起伏较大,故上游适宜发展林果业,而下游适宜发展种植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故适宜发展种植业。(3)A河流流域主要流经山区,地形起伏大,而流域内的耕地分布判断,该地区出现过度开垦现象,河流上游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则河流含沙量加大,则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灾害多发。(4)水库建设主要考虑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和气候等方面的资料。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发展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河流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等基本资料,掌握河流水文特征、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水库建设的主要自然条件等内容即可判断。
读“水库大坝及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面左右两列内容用线接起来:
①修建水库形成
的淹没区
②可明显改善航运条件 a.大坝东面的区域x
③洪水危害可能
减少的区域
④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 b.大坝西面的区域
(2)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_______(东面、西面)地区的气候与水文等历史资料,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水位落差应是图上的_____________(H1、H2、H3),水轮发电机应安放在图上_____________(A或B)位置上为妥。
(3)适宜建大坝的河段位于_________处(用字母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②④—b ③—a
(2)西面 H3 B
(3)D 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省
建大坝后,上游的水流被拦截,在大坝以西水量蓄积形成淹没区,水道变深,水面加宽,改善了航行条件,但是水流携带的泥沙在那里淤积,大坝以东的水量会减少,因此,建大坝主要考虑西面的水文状况。水流的落差越大,发电量越高,所以水电站用的水位落差应是H2。水轮发电机被水流冲击,将水流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安在B位置上合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