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鞅变法
- 共7题
阅读材料,完成40-42题的要求:
材料一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 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 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 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民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 部落有三区,共十三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 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 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论克里斯提尼改革》
4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41.根据材料二,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4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表现:由 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能力。“原因”回答结合材料“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信息’和”春秋战国“时代特征;”表现“回答要提取”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 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以及材料出处”《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信息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演变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时空信息和材料内容层次,再依据内容层次归纳“原因”“表现”,最后结合所学完善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的层次信息不能准确把握。
教师点评
此问难度不大。主要是要准确解读材料的层次信息,全面提取有效信息。
正确答案
意义: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材料”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 的形成了“信息,结合所学克里斯提尼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石回答。
考查方向
雅典的民主:克里斯提尼改革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进行概括。
易错点
不能全面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注意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正确答案
共同点:都体现了以地域来管理国家;都实现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创新;都促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阐释比较能力。两则材料的改革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的内容都在改变血缘关系对政治影响,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考查方向
古代中外政治制度的演变: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
解题思路
首先要结合时代特征确立比较项,再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具体作答。
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比较项进行比较。
教师点评
此问有一定难度。难点在不能准确找到比较项,从而无从下手。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商君书》
材料二 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1月26日尼克松演讲稿)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我知道这项政策会冒把红色中国卷进来的危险,但如果观望等候,风险就会更大。只要我们展望未来并认识到,如果南越失陷了,东南亚失陷了,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那我们就会面临一场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世界大战。
材料二 从本届政府的最初几天起,基辛格和我就谈到外交政策中的“三大问题”——中国、苏联和越南——以及我们的目标同他们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1972年),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只有第三个目标“解决越南战争”仍旧没有实现。在基辛格开始汇报巴黎和谈时,他眉飞色舞,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笑容。“嗯,总统先生,”他说,“看来我们是连中三元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发表演讲的相关国际背景。在他看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基于怎样的现实因素考虑,从而转变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指出他在结束越南战争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C.【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时期的图像、殖民时期的文献以及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
——MiChAelD.CArrAsCo《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材料二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藉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蔡佾霖《地理景观与宗教:古典玛雅人的山丘崇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玛雅人的哪些方面可以成为研究其社会生活的着手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方面在玛雅文明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山丘”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雅城邦的统治者采用哪种统治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玛雅文明的成就,并探索玛雅文明的未解之谜,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汇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旅游攻略》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平遥有“小北京”之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正确答案
A.
(1)理念: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效果: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原因: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
B .
(1)背景:美苏冷战对峙;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
目的:发动越南战争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
(2)因素: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遭遇经济危机;国内反战运动;欧洲、日本崛起及其竞争。
作用:支持通过多边谈判与合作结束越南战争;逐步削减驻越军力并在197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
C .
(1)着手点:玉米、宗教。
影响:玉米是玛雅文明的物质基石;宗教是玛雅文明的精神基石(宗教的极端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玛雅文明的创造力)。
(2)角色:宗教信仰、建筑模仿、城市规划的对象。方式:政教合一
(3)方法: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究。
D .
(1)原因:拥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经济汇通四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和文化遗存。
(2)价值:平遥古城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是中国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解析
A .
(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的信息可知其理念为农战兴国和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效果,结合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史实分析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法无等级,根据材料二中“南门徙木”,重金买“信”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取信于民。
B.
(1)第一小问国际背景,材料一中“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反映出美苏两极格局下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小问目的,材料一中尼克松认为“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势头。
(2)第一小问因素,从国外欧洲、日本崛起带来的冲击,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涨,反战运动的高涨,归纳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尼克松是和平谈判的推动者、停战协定的签订者。
C.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可以得出玉米是玛雅文明的物质基石;宗教是玛雅文明的精神基石。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可以得出角色为宗教信仰、建筑模仿、城市规划的对象;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教材,得出方式为政教合一。
(3)结合两则材料所述,可以得出研究方法应该多元化,跨区域、跨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D.
(1)根据材料“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商家汇萃”、“ 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等信息,结合教材所学,从历史、建筑、文物、城市等角度综合归纳。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