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有效信息有①军机处始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③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④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太祖时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清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渐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皇宫建设布局愈益合理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  )

A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D行政效率的提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郡、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

B设置军机处

C废除宰相制

D对外战争繁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把17世纪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发生更替

C国力对比变化

D生产力对比变化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正确答案

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