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立足于改革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孟子》中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要求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

C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洪武二十年,学士缙上书朱元璋,“……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除根翦蔓,诛其奸逆(犯罪官员)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始终如一者。”解缙上书文中显示的本质问题是()

A朱元璋对官员“用刑太繁”

B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澄清吏治

C解缙拥护朱元璋的治贪政策

D解缙指责朱元璋制造冤假错案

正确答案

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

(3)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朝。三省六部制。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置殿阁大学士。

(3)清朝。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除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外,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另一对矛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另一对矛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3)雍正,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

(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4)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

  材料二 人们曾想使君主以专制主义支配法律,但是任何事物与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都会丧失其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灾难深重的巨大压力下,也曾试图给自己套上锁链,但最终完全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起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凶残。因此,中国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则的专制主义的国家。或许在最初的朝代,帝国的疆域还没有如此广大,政府的专制主义倾向稍逊;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日)

(1)试以上图所示制度的特点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孟德斯鸠极力倡导的“权力制衡”精神,是对上图所示中国大衙门“相互制约”精神的抄袭吗?为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他对当时中国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4)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5)上图和材料三所体现的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概括说明这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的不同。

正确答案

(1)唐朝的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彼此调节和配合,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2)不是。唐朝的“相互制约”是皇权之下中央政府内部的相互制约,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孟德斯鸠主张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彼此独立、互相监督,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是维护民主制度的。(3)原因:专制权力不受约束;帝国的疆域日益扩大。符合实际,当时中国正处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4)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把民主集中制与科学的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5)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