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皇帝的哪些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皇帝将泄密其行踪的人一律处死;皇帝行踪神秘化;皇帝对丞相车骑多而不满。本质上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也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3)方式与作用:一种是任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皇帝是专制的象征,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示意图,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根据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上述两图显示的明代政府架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明代政府架构有这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

(2)作用:使相权一分为三,减轻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典范。

(3)区别:改制前,保留了宰相,由宰相统领六部,处理国事;改制后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原因:加强君主权力,削弱相权。

(4)特点:保密性强;机构重要,位居内阁之上;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5)主要矛盾: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皇帝与中央官员间矛盾、中央与地方间矛盾。 主要特点:皇权至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已实现了民主政治,中国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但中国却长期停滞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基础上,几千年没有大的改观。……黄宗羲认为,制度不好,即使有贤能的人,也无法建功立业、利国利民。制度好,“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义;其人非也,亦不至于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制人。”

——王相文《中国古代管理中的四环均衡发展思想》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暴露得更加充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材料三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几千年没有大的改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清之际思想界十分活跃,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政治、经济和学术等方面出现了哪些新观点?这些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指什么?概括17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封建思想文化控制人们的思想。

(2)观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提倡经世致用。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衰落;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思想家的宣传鼓动;议会在英国有较长的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

(4)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速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经济革命一样,政治革命也是分为几个阶段发展起来的。……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标志着其开端,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着其进一步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世界。 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这两次革命息息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革命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一个有新利益、有使其利益合理化合理化的新意识形态的新阶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它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1)材料一中提到的经济革命,政治革命分别指什么革命?二者的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两种世界近代史中出现的民主制并概括其确立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法、美等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后来开始的工业革命。关系: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社会前提,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根本推动力。

(2)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后来经过议会改革,逐步完善;美国通过独立战争、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后来经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完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新种类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保证了中央集权。“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牛顿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近现代英国发展史》

材料二 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工厂法》,规定了保护童工的健康与道德法案,这被视为现代社会立法的开端。19世纪20--70年代,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工厂法》、《工会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社会法规。保护童工、女工的基本权利,并逐步发展到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等等。此后,劳动法的兴起成为各国社会立法的重要方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欧洲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何反映?

                                                                                                                                                                 

(3)针对上述突出的社会问题,英国在社会领域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些举措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有利影响?

                                                                                                                                                                 

正确答案

(1 )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牛顿的贡献促进了近代科学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量的科技革新)。

(2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学领域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等。

(3 )举措: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影响: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四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资产阶级政党间展开竞争,政党政治逐渐形成和发展。

(2)法国解决:通过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政体;美国:解决民族独立和确立现代政治体制问题;

(3)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4)国情。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代以来,欧洲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后来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费城会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图所示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权利法案》。原因: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

(2)成果:美国1787年宪法。特点:制约权力、平衡利益。体现: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在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三 “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材料四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议会权力凌驾于君主权力)法治。

(2)特点:君主权力增强(君主成为国家权力重心);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议会中专制保守势力占绝对优势(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英国对外殖民扩张、镇压北美独立战争以及对法国战争需要强有力国家权力;王权(专制)思想依然存在(影响深远);

(3)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会体制日益腐朽;自由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4)改革是实现政治变革的一种手段(途径);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变革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的实现是曲折的历史过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