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共1379题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关系:互为表里;三省六部制。
特征:天子与皇权高度集中,处于权力的顶峰。
(2)①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②解决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3)雍正皇帝;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关系:互为表里。三省六部制特征:天子与皇权高度集中,处于权力的顶峰。
(2)①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②解决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雍正皇帝;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地位日渐上升。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之处: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
(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点:西周分封制。义务:保卫封地;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并述职。
(2)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3)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措施: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4)行省制度。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5)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材料三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材料四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 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
(1)据材料一,春秋至秦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述元至清末宰相制度衰落直到被废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中央集权开始形成。(2)特点:职责权限大;宰相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办事机构庞大;出身杂。原因: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迅速膨胀,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3)核心: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北宋时宰相权力被分割: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元朝废除三省,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实行一省制,六部也归入中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示意图,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根据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上述两图显示的明代政府架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明代政府架构有这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
(2)作用:使相权一分为三,减轻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典范。
(3)区别:改制前,保留了宰相,由宰相统领六部,处理国事;改制后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原因:加强君主权力,削弱相权。
(4)特点:保密性强;机构重要,位居内阁之上;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5)主要矛盾: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皇帝与中央官员间矛盾、中央与地方间矛盾。 主要特点:皇权至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三个部门各自职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秦朝、图三元朝;图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变化: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容易导致腐败和暴政,容易出现失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容易形成文化专制,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外交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待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如答出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言之成理亦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