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______(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正确答案

解:(1)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2)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0℃.

(3)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弱.

故答案为:(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2)0.(3)弱

解析

解:(1)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2)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0℃.

(3)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弱.

故答案为:(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2)0.(3)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是一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图中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由此得出晶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因此表面层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则晶体沿各个方向的导热、导电性能等等都不同,表现为各向异性.

在分子平衡距离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而斥力受距离影响较大,变化较快.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快,则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故答案为:各向异性,引力.

解析

解: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则晶体沿各个方向的导热、导电性能等等都不同,表现为各向异性.

在分子平衡距离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而斥力受距离影响较大,变化较快.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快,则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故答案为:各向异性,引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只要是由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B.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由于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容器中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

D.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它是非晶体

E.布朗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正确答案

解:A、晶体均具有确定的熔点;但有固定熔点的固体不一定就是晶体;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由于表面层由于蒸发等原因而使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B错误;

C、容器中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故C正确;

D、潮后会粘在一起,是很多晶体结合在一起造成的;虽然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但它仍是晶体,故D错误;

E、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E正确;

故答案为:CE.

解析

解:A、晶体均具有确定的熔点;但有固定熔点的固体不一定就是晶体;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由于表面层由于蒸发等原因而使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B错误;

C、容器中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故C正确;

D、潮后会粘在一起,是很多晶体结合在一起造成的;虽然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但它仍是晶体,故D错误;

E、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E正确;

故答案为:CE.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C.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

D.对任何一类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2)将1ml的纯油酸加到500ml的酒精中,待均匀溶解后,用滴管取1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200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200cm2,则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②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正确答案

(1)AD

(2)5×10-10

(3)①设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活塞受力平衡

解得

②由于气体的温度不变,则内能的变化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Fe)晶,直径为d,用大小为F的力恰好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试估算拉断过程中Fe原子间的作用力F',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A,阿伏加德罗常量为NA

正确答案

解:因原子力作用范围在10-10 m数量级,阻止拉断的原子力主要来自断开面上的所有原子对,当Fe晶上的拉力分摊到一对Fe原子上的力超过拉伸中的最大原子力时,Fe晶就被拉断

所以原子体积:V=MA/(ρNA)

原子直径:D=(6V/π)1/3原子球的大圆面积:S=πD2/4

铁晶断面面积:S'=πd2/4

断面土排列的铁原子个数:N=S'/S=(πd2/4)/(πD2/4)=d2/D2最后求得F'=F/N=FD2/d2=F[6MA/πρNA)]2/3/d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单晶体的主要特征是:

(1)在外形上具有______;

(2)在导热、导电、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质上具有______;

(3)熔化时有______.

正确答案

单晶体的特征:外形规则的几何形态;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

故答案为:(1)规则的几何形状(2)各向异性(3)一定的熔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单晶体的主要特征是:(1)在外形上具有______(2)在导热、导电、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质上具有______;(3)熔化时有______,而多晶体只具有上述的第______条特征.

正确答案

单晶体的主要特征是:(1)在外形上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2)在导热、导电、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3)熔化时有 一定的熔点,而多晶体只具有上述的第 (3)条特征.

故答案为:规则的几何形状,各向异性,一定的熔点,(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

B.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水的表面存在张力

C.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规则的天然外形

D.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正确答案

A、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是一个微观的物理量,与宏观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

B、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雨水无法透过布雨伞,故B正确,

C、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具有温度的熔点.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天然外形.故C错误.

D、热量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但在引起其它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故D错误.

故B正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a)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深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_,丙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多晶体,非晶体,单晶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是一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图中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由此得出晶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因此表面层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__.

正确答案

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则晶体沿各个方向的导热、导电性能等等都不同,表现为各向异性.

在分子平衡距离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而斥力受距离影响较大,变化较快.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快,则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故答案为:各向异性,引力.

下一知识点 : 气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固体和液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