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司机逃逸,接连路过的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小悦悦的悲剧,让人痛彻肝胆,心灵受到巨大冲击。这事件中的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汪洋书记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

材料二: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谈谈我们个人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2分)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决定着人们处理一切关系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因此我们要在当前多元化、复杂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中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道德观冲突和精神文化空虚的今天,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必须以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为导向。(3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以维护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分)

④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努力践行。(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社会上道德缺失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解题时首先抓住设问限定范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设问类型是怎么做。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做好此题的前提。其次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可运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决定着人们处理一切关系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努力践行。最后运用理论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 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请用“人生价值”方面的知识说明评选“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的哲学依据。(9分)

正确答案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对社会作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3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导向作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同的贡献。(3分)

(3)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实践中。十大人物做出的贡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3分)

(评分要求: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准确答出原理,可得2分,材料分析得当,得1分。)

试题分析:材料要求的知识范围是——人生价值,也就是价值观,与价值观有关的知识点有:人的价值,价值的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如何实现人的价值,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点评:对于哲学的题目,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范围,在其范围内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原理方法论回答,在整理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否则会丢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年11月25日,中国航空母舰“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执行任务时因公殉职。30多年来,他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追授他为“航空工业模范”称号。

运用“创造价值,承担使命”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罗阳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10分)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罗阳同志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3分)

②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罗阳同志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③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第一位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罗阳同志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体现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党和国家追授他多项荣誉称号,体现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4分)

试题分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去创造,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只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都实现了,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将知识点与材料结合,得出全面顺畅的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多年来我国一直用单纯的GDP指标作为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近年来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诟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和唯GDP论存在关系。为此,“十二五”规划对GDP增速不再作硬性量化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2013年12月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改进政绩考核,今后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等等,力图推动科学发展。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改变唯GDP论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9分)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GDP论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干部政绩考核的评价标准。(3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唯GDP论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对其做出改变。(3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唯GDP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分)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改变这一评价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又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每个要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考生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价值观的知识”,关于价值观的知识,它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的属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依据的知识。具体到本题能用哪些,要结合本题的设问限定和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题的设问是为什么要改变唯GDP论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和唯GDP论存在关系”的信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唯GDP论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对其做出改变,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这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曾几何时,人们热衷于追求GDP,因此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唯GDP论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现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体现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最后我们可以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的角度分析说明改变这一评价标准,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有人认为: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

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9分)

正确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经济在发展变化,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知识、读书的看法发生变化是正常的。(3分)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正体现了这一点。(3分)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也就不同。在错误的功利性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得出了“读书无用论”的结论。(3分)

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并能根据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加以分析利用。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不同人的选择,学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等角度加以分析解释。

下一知识点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