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的是(  )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正负价

C判断化合物溶解度

D判断化学键类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电负性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故A不符合.

B、电负性能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故B不符合.

C、电负性不能确定化合物的溶解度,故C符合.

D、电负性能判断分子的极性和键型.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D不符合.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63s23p64s2

B1s22s22p63s23p3

C1s22s22p63s23p2

D1s22s22p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同一周期中,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主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A.质子数为20,是Ca元素,

B.质子数为15,是P元素,

C.质子数为14,是Si元素,

D.质子数为8,是O元素,

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O元素,即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O元素,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B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电负性的含义,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故A正确;

B.根据电负性的标准: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故B正确;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故C错误;

D.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正确图象、图表的分析和处理在化学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请分析下列图象、图标,完成相关问题

(1)如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①认真分析如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象.

②从如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的原因是______

③上图中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某些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单位:kJ/mol)

①把1molCl2分解为气态原子时,需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能量.

②试通过键能数据估算H2(g)+Cl2(g)=2HCl(g)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能量.

正确答案

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Zn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2,达全充满稳定结构,而镓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1,失去一个电子达稳定结构,所以锌的第一电离能更高

第三周期,ⅤA族

吸收

247KJ

179

解析

解:(1)根据图片知,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ⅡA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元素,第Ⅴ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ⅥA族元素,所以其图象为

故答案为:

②根据图片知,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Zn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2,达全充满稳定结构,而镓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1,失去一个电子达稳定结构,所以锌的第一电离能更高,

故答案为: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Zn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2,达全充满稳定结构,而镓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1,失去一个电子达稳定结构,所以锌的第一电离能更高;

③5号元素为15号元素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Ⅴ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ⅤA族;

(2)①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由表中数据可知把1mol Cl2分解为气态原子时,需要吸收247kJ的能量,故答案为:吸收; 247KJ;

②反应Cl2+H2=2HCl中,断开1molCl-Cl键和H-H键需吸收能量:247kJ+436 kJ=683 kJ,而形成2molHCl放出的能量为2×431 kJ=862 kJ,所以在Cl2+H2=2HCl反应中放出862kJ-683kJ=179kJ的热量,故答案为:179.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昭通模拟)[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并阐述理由______

(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写出基态钾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表中A、B两原子的第二、三电离能之间都有1个突跃,说明它们属于ⅡA族,又它们都是短周期元素,且A的第一电离能比B大,因此,A为Be元素,B为Mg元素,图1所示电子排布,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最外层两个电子应全排在s轨道上,

故答案:能量最低原理;

(2)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为BeCl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n==2,为直线形,

   

故答案:直线形;     

(3)尽管C60中C-C键的键能可能大于金刚石,但其熔化时并不破坏化学键,因此比较键能没有意义,

故答案:不正确,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  

(4)钾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9,其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 在晶胞中,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12÷2):(8÷8+1)=3:1,

故答案:1s22s22p63s23p64s1 3:1;

(5)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Si,根据题意,每个硅形成的这3个键中,必然有1个双键,这样每个硅原子最外层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显然,双键数应该是Si原子数的一半,而每个双键有1个π键,显然π键数目为30.

故答案:N>C>Si;30.

解析

解:(1)表中A、B两原子的第二、三电离能之间都有1个突跃,说明它们属于ⅡA族,又它们都是短周期元素,且A的第一电离能比B大,因此,A为Be元素,B为Mg元素,图1所示电子排布,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最外层两个电子应全排在s轨道上,

故答案:能量最低原理;

(2)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为BeCl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n==2,为直线形,

   

故答案:直线形;     

(3)尽管C60中C-C键的键能可能大于金刚石,但其熔化时并不破坏化学键,因此比较键能没有意义,

故答案:不正确,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  

(4)钾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9,其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 在晶胞中,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12÷2):(8÷8+1)=3:1,

故答案:1s22s22p63s23p64s1 3:1;

(5)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Si,根据题意,每个硅形成的这3个键中,必然有1个双键,这样每个硅原子最外层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显然,双键数应该是Si原子数的一半,而每个双键有1个π键,显然π键数目为30.

故答案:N>C>Si;30.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电负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