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负性
- 共428题
已知X、Y是主族元素,In为逐级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电离能数据可知,X可失去1个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常见化合价是+1,Y可失去3个电子,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是ⅢA族元素,故A正确;
B.Z难以失去电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应为稀有气体元素,故B正确;
C.X可失去1个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X的化合价是+1,故C正确;
D.若Y为Al,与冷水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说明钾失电子能力比钠强,所以钾的活泼性强于钠,故A正确;
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元素大于第IIIA族元素,第VA族元素大于第VIA族元素,故B错误;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再失去电子较难,所以其第一电离能较大,故C正确;
D.对于同一元素来说,原子失去电子个数越多,其失电子能力越弱,所以原子的电离能随着原子失去电子个数的增多而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卤族元素包含:F、Cl、Br、I、At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弱,则越容易形成阳离子,根据表中数据知,卤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I元素,则碘元素易失电子生成简单阳离子,
故答案为:I.
解析
解:卤族元素包含:F、Cl、Br、I、At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弱,则越容易形成阳离子,根据表中数据知,卤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I元素,则碘元素易失电子生成简单阳离子,
故答案为:I.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A+N2↑+3CO2↑(已配平)
①A是______.(写化学式)
②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
③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______
④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由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A+N2↑+3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N、O、C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而反应物中有S、K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S、K元素,则X中含有S、K元素,反应前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则Y中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A的化学式为K2S,故答案为:K2S;
②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故电负性O>N>C>K,
故答案为:O>N>C>K;
③由原子守恒可知,物质A为K2S,属于离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晶体;
④CN-与N2结构相似,C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三键,则HCN分子结构式为H-C≡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属于σ键,故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解析
解:①由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A+N2↑+3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N、O、C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而反应物中有S、K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S、K元素,则X中含有S、K元素,反应前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则Y中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A的化学式为K2S,故答案为:K2S;
②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故电负性O>N>C>K,
故答案为:O>N>C>K;
③由原子守恒可知,物质A为K2S,属于离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晶体;
④CN-与N2结构相似,C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三键,则HCN分子结构式为H-C≡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属于σ键,故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②外围电子构型为3s23p6的原子;③其3p轨道为半满的原子;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原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则该元素为S;
②外围电子构型为3s23p6的原子,则该元素为Ar;
③其3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则该元素为P;
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原子,则该元素为Al.
已知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第VA族和第VIA族反常,同周期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为Ar>P>S>Al,即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为:②③①④,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