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辰战争
- 共9题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已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俄日两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在改革前及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维新变法有关联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改革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
(2)有。理由: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维新变法借鉴了日本明治维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1)图一中的高杉晋作曾在尊王攘夷运动中组织了_____,抗击西方侵略者。尊王攘夷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名的鸟羽、伏见战役就是由图二中的倒幕派领袖西乡隆盛领导的,并取得了胜利。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演变为倒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江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
(3)据材料回答,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尊攘派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尊王攘夷”口号中,中心口号是什么?“尊王攘夷”这一口号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奇兵队”。 原因: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使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统治者采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许多具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要求改革现状。
(2)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想免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单靠盲目“攘夷”是不行的,必须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的腐朽统治。就这样,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3)刺杀井伊直弼事件或“樱田门事件”。尊攘派得到一些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日本其他社会阶层也纷纷响应。
(4)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然而凡是反对现存秩序,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因为他们除“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的大义之论外,找不出其他更合理的反抗根据,这就是中下级武士“尊王攘夷”口号的局限性所在。换言之,它成为反对幕藩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政纲,也是由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下级武士。武装倒幕。
(2)幕府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
(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