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可能含有K+、Mg2+、Al3+、Cu2+、NH4+、Cl-、SO42-、NO3-中的几种,取该溶液三等份分别进行实验①加入少量Zn产生H2,②逐滴加人NaOH溶液,其加入量和沉淀生成量关系如图所示,③加入0.1mol/LBaCl2溶液至5ml时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0.287g沉淀,由此推知原溶液中(  )

A一定没有Cu2+、NO3-、Cl-

B可能有K+、NH4+、NO3-、SO42-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

D一定有Mg2+、Al3+、Cl-、SO4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一定不含Cu2+,②逐滴加入NaOH溶液,其加入量和沉淀生成量关系如图所示,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后沉淀先是增大,后接着减小,则一定含有H+、Mg2+、Al3+,一定不含有NH4+,③加入0.1mol/LBaCl2溶液至5ml时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一定含有SO4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即为0.1mol/×0.005L=0.0005mol,氯化钡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01mol,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0.287g沉淀,则AgCl的物质的量是0.002mol,所以原溶液含有氯离子是0.001mol,①加入少量Zn产生H2,则溶液中不能含有NO3-

综上知道: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Mg2+、Al3+、Cl-、SO42-,一定不存在的是Cu2+、NH4+、NO3-.由于Mg2+、Al3+物质的量不确定,故K+离子无法判断,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Al3+、Cl-、Mg2+、Na+、Br-、CO32-、SO32-等七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①向该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液体呈红棕色;②取上层无色溶液,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

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正确答案

CO32-、Na+、Br-

Cl-

解析

解: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无色无味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离子CO32-;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液体呈红棕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

②取上层无色溶液,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不含SO32-

③向所得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即氯化银生成,又因为开始加了氯水引入了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是否含氯离子;

溶液中含有CO32-,则一定不含有Al3+、Mg2+,因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

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CO32-、Br-、Na+,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Cl-

故答案为:CO32-、Na+、Br-; C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  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

肯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

(2)经检测,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2.8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第一段,没有生成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离子,故肯定不含有ClO、AlO2-,生成沉淀在后面完全溶解,说明一定含有铝离子,肯定不含有Mg2+、Fe3+、Cu2+,根据第三段,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即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Al3+;肯定不含有Mg2+、Fe3+、Cu2+、ClO、AlO2-;可能含有K+、Cl-、Br-、I-;故答案为:H+、NH4+、Al3+,K+,ClO、AlO2-

(2)①n(Cl2)==0.125mol,通入氯气,先与I-反应,生成单质碘,方程式为:Cl2+2I-=I2+2Cl-

故答案为:Cl2+2I-=I2+2Cl-

②2.8L时,n(Br-)=1.5mol,故原溶液中n(Br-)=1.5mol;

n(Cl-)=0.125×2=0.25mol,n(I-)=0.25mol,故原溶液中n(Cl-)=1.25-0.25=1mol;

5.6L时,n(Br-)=1.5-1.4=0.1mol,n(I-)=0.25-0.1=0.15,故原溶液中n(I-)=0.25+0.15=0.4mol;

故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5:0.4=10:15:4,

故答案为:10:15:4.

解析

解:(1)根据第一段,没有生成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离子,故肯定不含有ClO、AlO2-,生成沉淀在后面完全溶解,说明一定含有铝离子,肯定不含有Mg2+、Fe3+、Cu2+,根据第三段,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即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Al3+;肯定不含有Mg2+、Fe3+、Cu2+、ClO、AlO2-;可能含有K+、Cl-、Br-、I-;故答案为:H+、NH4+、Al3+,K+,ClO、AlO2-

(2)①n(Cl2)==0.125mol,通入氯气,先与I-反应,生成单质碘,方程式为:Cl2+2I-=I2+2Cl-

故答案为:Cl2+2I-=I2+2Cl-

②2.8L时,n(Br-)=1.5mol,故原溶液中n(Br-)=1.5mol;

n(Cl-)=0.125×2=0.25mol,n(I-)=0.25mol,故原溶液中n(Cl-)=1.25-0.25=1mol;

5.6L时,n(Br-)=1.5-1.4=0.1mol,n(I-)=0.25-0.1=0.15,故原溶液中n(I-)=0.25+0.15=0.4mol;

故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5:0.4=10:15:4,

故答案为:10:15: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均是由下列10种离子组成的5种常见的可溶性化台物(离子不能重复组合).已知:

(1)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Y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

(2)通过所学的知识比较分析,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2种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Z是常见的多核阴离子,现将(2)中确定的2种物质分别与Z的溶液混合时,一种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另一种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人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的沉淀为白色.则Z的化学式为______

(4)含X的物质的水溶液中,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5)将铜片投入到装有D溶液的试管中,铜片不溶解,再滴加稀硫酸,铜片逐渐溶解,试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写出溶解铜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l3+

Na2CO3

Ba(OH)2

SO42-

c(Na+)>c(CO32-)>c(OH-)>c(HCO3-)>c(H+

3Cu+8H++2NO3-═3Cu2++2NO↑+4H2O

解析

解:(1)X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形成的简单阳离子,即为Na+,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Y是简单的阳离子,具有10个电子,且离子半径是10个电子离子中最小的,即为Al3+,电子式为Al3+,故答案为:;Al3+

(2)根据离子的共存知识,碳酸根离子只能和钠离子共存,剩下的氢氧根离子只能和钡离子共存,所以其中必有的2种物质是Na2CO3和Ba(OH)2,故答案为:Na2CO3;Ba(OH)2

(3)将(2)中确定的2种物质Na2CO3、Ba(OH)2分别与Z的溶液混合时,一种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另一种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人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的沉淀为白色:硫酸钡,则Z的化学式为:SO42-,故答案为:SO42-

(4)碳酸钠的水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会水解,导致溶液显示碱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CO32-)>c(OH-)>c(HCO3-)>c(H+),故答案为:c(Na+)>c(CO32-)>c(OH-)>c(HCO3-)>c(H+);

(5)将铜片投入到装有D溶液即硝酸盐溶液的试管中,铜片不溶解,再滴加稀硫酸,铜片逐渐溶解,是因为通可以溶于硝酸的缘故,反应的实质是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秋•西安校级月考)某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K+、Mg2+、NO2-、CO32-、NO3-,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HNO2不稳定极易分解2HNO2=H2O+NO2↑+NO↑)

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11.68g白色沉淀产生,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有棕色气体产生,沉淀颜色不变,但是质量减少0.2g;

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又得到白色沉淀2.0g,该沉淀能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③第二份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用100mL0.5mol•L-1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酸也不剩余.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较大浓度的H+、Mg2+

B原溶液确定含NH4+、NO2-、CO3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5:2:1

C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D实验中产生的棕色气体遇空气颜色会加深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①可知,该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亚硝酸银,亚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与亚硝酸,亚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NO、NO2和水,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2-,则氢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根据②可知,该白色沉淀应该是碳酸钙,物质的量是:=0.02mol,所以气体中含有CO2,这说明反应①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一定有碳酸银,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因此Mg2+就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由碳原子守恒,CO32-的物质的量是0.02mol,则碳酸银沉淀的质量为:276g/mol×0.02mol=5.52g,

11.68 g沉淀中亚硝酸银沉淀的质量为:m(AgNO2)=11.68 g-5.52 g=6.16 g,则原溶液中NO2-的物质的量是:n(NO2-)=n(AgNO2)==0.04mol;

③第二份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该气体一定是氨气,因此原溶液中含有NH4+;用100mL0.5mol•L-1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吸收,酸也不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5mol/L×0.1L=0.05mol,则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0.1mol,则原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原溶液确定含NH4+、NO2-、CO3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5:2:1;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NO3-,但K+不能确定,

A.根据实验①②可推知,溶液中含有CO32-、NO2-,则一定不存在较大浓度的H+、Mg2+,故A正确;

B.根据实验③可知含有NH4+,由H2SO4+2NH3═(NH42SO4得,n(NH4+)=2n(SO42-)=2×0.1 L×0.5 mol•L-1=0.1 mol;11.68 g沉淀为Ag2CO3和AgNO2的混合物,n(CO32-)=n(CaCO3)==0.02mol,则m(Ag2CO3)=0.02 mol×276 g•mol-1=5.52 g,m(AgNO2)=11.68 g-5.52 g=6.16 g,n(NO2-)=n(AgNO2)==0.04mol,所以原溶液确定含NH4+、NO2-、CO3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5:2:1,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O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故C错误;

D.产生的棕色气体为NO、NO2和CO2的混合物,NO遇空气会生成NO2,颜色会加深,故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