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呈碱性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因碳酸盐、碳酸氢盐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是碳酸氢根离子等,故A错误;

B.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B正确;

C.因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Ag+,但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固体在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某固体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该固体中可能含有HCO3-,不一定含有CO32-,故A错误;

B.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为碱性溶液,可能为碱,有可能为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溶液,所以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故B正确;

C.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加盐酸酸化,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而不是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相符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向一种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是AgCl或BaSO4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Cl-或SO42-离子,故A错误;

B.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有Mg2+、Zn2+、Al3+等,故B错误;

C.加入的盐酸也会生成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大量的Cl-,故C错误;

D.CO32-和HCO3-都能与HCl反应生成CO2气体,CO2气体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CO32-,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B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C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由于原溶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故A正确;

B、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沉淀,也可能为BaSO4沉淀,二者都不溶于稀稀HNO3,则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Ag+,故B错误;

C、CO32-和HCO3-都能与HCl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应该用BaCl2或CaCl2来检验CO32-,故C错误;

D、实验室检验K+的存在用焰色反应,可以观察到紫色火焰,但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便滤去黄色光,避免干扰,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CO32-、SO32-、SO42-、Cl-、Br-、I-.为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填写如表空格)

正确答案

解:步骤一: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9.82,说明溶液是碱性的,而CO32-和SO32-水解显碱性,在碱性环境下可能存在,故答案为:CO32-和SO32-可能存在;

步骤二:CO32-和SO32-均能和强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但是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一定不存在亚硫酸根离子,肯定存在CO32-离子,不存在SO32-,故答案为:肯定存在CO32-离子,不存在SO32-;因为CO32-+2H+=CO2↑(无色无味)+H2O,SO32-+2H+=SO2↑(具有刺激性气味);

步骤三:氯气能将溴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和溴单质,二者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很大,并且均是有颜色的,故答案为:因为加氯水后,CCl4层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

步骤四: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试剂是氯化钡,可以向溶液中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则一定含有硫酸钡,

故答案为:在步骤三反应后溶液中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步骤五:溶液中加 HNO3 酸化后,再加过量 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银沉淀,由于前面实验中加入盐酸和氯水,引入了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因为在前面实验中加入盐酸和氯水.

解析

解:步骤一: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9.82,说明溶液是碱性的,而CO32-和SO32-水解显碱性,在碱性环境下可能存在,故答案为:CO32-和SO32-可能存在;

步骤二:CO32-和SO32-均能和强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但是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一定不存在亚硫酸根离子,肯定存在CO32-离子,不存在SO32-,故答案为:肯定存在CO32-离子,不存在SO32-;因为CO32-+2H+=CO2↑(无色无味)+H2O,SO32-+2H+=SO2↑(具有刺激性气味);

步骤三:氯气能将溴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和溴单质,二者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很大,并且均是有颜色的,故答案为:因为加氯水后,CCl4层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

步骤四: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试剂是氯化钡,可以向溶液中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则一定含有硫酸钡,

故答案为:在步骤三反应后溶液中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步骤五:溶液中加 HNO3 酸化后,再加过量 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银沉淀,由于前面实验中加入盐酸和氯水,引入了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因为在前面实验中加入盐酸和氯水.

下一知识点 : 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