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的检验
- 共4052题
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 • 2H2O)。
(1)为了完成步骤I,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将粗铜转化为固体a。
在该实验中,加热A、C装置中的酒精灯时,应该先点燃_______装置的酒精灯,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C装置中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
(2)步骤II中的操作是:将步骤I中的固体加入到容器中,然后加入_______,固体完全溶解。
(3)步骤III中加入的试剂是H2O2,其目的是提高最终制备的氯化铜晶体的纯度,试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 步骤IV中应先加入某试剂,然后过滤得到滤液。为了调节溶液的pH只使Fe3+完全沉淀,加入的试剂是CuO粉末而不用氨水或NaOH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
(5)步骤V中,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CuCl2·2H2O晶体。现欲得到无水CuCl2,在实验室也可以采用上述装置完成CuCl2 • 2H2O脱水得到无水CuCl2,则A装置中的两种化学试剂是_____。
正确答案
(每空2分,共计14分)(1)A;吸收尾气;CuCl2、FeCl3 (2)稀盐酸
(3)H2O2+2Fe2++2H+=2Fe3++2H2O
(4)加入的氨气或NaOH溶液引入杂质,且试剂的量不容易控制
(5)浓硫酸、氯化钠晶体(或浓盐酸)
试题分析:(1)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空气能氧化单质铜。所以要首先加热A处的酒精灯,利用生成的氯气将空气排尽;由于氯气有毒,所以小于尾气处理,因此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粗铜中含有铁,因此在加热的条件下,两种金属均能和氯气发生化合反应,所以C装置中生成的产物是CuCl2、FeCl3。
(2)由于氯化铜和氯化铁在溶液中均发生水解反应,所以溶解固体使应该用稀盐酸溶解。
(3)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把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2Fe2++2H+=2Fe3++2H2O。
(4)根据流程可知,加入试剂的目的是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铁离子。NaOH引入杂质钠离子,NH3•H2O会入杂质铵根离子,且二者的用量不容易控制,因此一般用氧化铜而不用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5)由于氯化铜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氢,所以在加热时应该在氯化氢中的气氛中完成,所以A装置的作用就是制备氯化氢,因此需要的两种化学试剂是浓硫酸和氯化钠晶体。
硫酸渣是用黄铁矿制造硫酸过程中排出的废渣,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MgO约5%。目前我国已经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从硫酸渣中分离出各种成分并加以利用。其流程和相关数据如下:
查资料得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若要测定溶液的pH是否达到3.7,下列实验用品中可选用的是 。
A.石蕊试液 B.广泛pH试纸 C.精密pH试纸 D.pH计
(3)完成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溶液D生成固体E ; ②溶液F生成固体G 。
(4)要将固体C、固体E和固体G都转化为相应的稳定氧化物,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5)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请计算溶液H中c(Mg2+)= 。
正确答案
(1)SiO2(2分)
(2)CD(2分)
(3)Mg2++2OH―=Mg(OH)2↓(2分); AlO2―+CO2+2H2O=Al(OH)3↓+HCO3―(2分)
(4)加热或高温或灼烧(2分)
(5)5.6×10―10mol/L(2分,无单位扣1分)
试题分析:(1)第一步中加过量盐酸,Fe2O3、Al2O3、MgO与盐酸反应溶解,SiO2不溶过滤可得;(2)A、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错误;B、广泛pH试纸 只能精确到整数,错误;精密pH试纸 和pH计读数能精确的小数点后一位或更多;(4)流程中得到的固体为氢氧化物,加热灼烧可得氧化物;
(5)溶液H为调节pH=13后得到的溶液,c(OH-)=0.1 mol/L
c(Mg2+)= Ksp÷c2(OH-)= 5.6×10-12÷0.12=5.6×10―10mol/L
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及精制的流程:
已知:Br2是易挥发、深红棕色的液体;氢溴酸是易挥发、无色液体。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室①使用冰水的目的 。
(3)操作I的名称 ,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4)反应室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
(5)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实验加以探究:
①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 ,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成立的方法为 。
正确答案
(1)SO2+Br2+2H2O=H2SO4+2HBr (2)防止Br2和HBr挥发
(3)蒸馏;漏斗、玻璃棒、烧杯。 (4)还原粗品中的Br2
(5)①KSCN溶液,氢溴酸遇KSCN溶液变红色;②氢溴酸中含有Br2,用玻璃棒蘸取制得的氢溴酸,点在湿润淀粉KI试纸上变蓝(或用胶头滴管取制得的氢溴酸于试管中,滴加CCl4、振荡、静止,下层呈橙红色),证明因含Br2而显黄色。
试题分析:(1)反应室①中SO2和Br2在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2)反应室①使用冰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Br2和HBr挥发而污染空气,影响操作。(3)操作I是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物质的操作。名称是蒸馏。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4)反应室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为了消耗为反应的Br2,提高物质的纯度。(5)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①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工业氢溴酸遇KSCN溶液变红色;就证明含有Fe3+;否则就吧含有Fe3+。②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有Br2。检验的方法是利用其强氧化性。用玻璃棒蘸取制得的氢溴酸,点在湿润淀粉KI试纸上变蓝(也可以利用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性质。用胶头滴管取制得的氢溴酸于试管中,滴加CCl4、振荡、静止,下层呈橙红色),证明因含Br2而显黄色。2和Br2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操作、Fe3+和Br2的检验方法的知识。
(6分)现有一包固体可能由下列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CuSO4、NaI、KNO3、NH4Cl、BaCl2、Na2CO3,为了鉴别做以下实验:
(1)将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
(2)将实验(1)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变成深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红色。试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实验(2)中第一份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正确答案
(6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 NaI NH4Cl Na2CO3 , 物质是 CuSO4 BaCl2 ;(2)反应方程式 (2)NH4Cl+NaOHNH3↑+H2O ; (每空2分)
略
乳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常用于调制果香型、乳香型食用和酒用香精。为了在实验室制取乳酸乙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首先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①部分物质的沸点:
②乳酸乙酯易溶于苯、乙醇;水、乙醇、苯的混合物在64.85℃时,能按一定的比例以共沸物的形式一起蒸发。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拟采用如图所示(未画全)的主要装置制取乳酸乙酯,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三颈烧瓶中加入0.1mol无水乳酸、过量的65.0mL无水乙醇、一定量的苯、沸石……;装上油水分离器和冷凝管,缓慢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第二步:将三颈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过量某试剂的烧杯中,搅拌并分出有机相后,再用水洗。
第三步:将无水CaCl2加入到水洗后的产品中,过滤、蒸馏。
(1)第一步操作中,还缺少的试剂是 ;加入苯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酯化反应进行完全的标志是 。
(2)第二步中证明“水洗”已经完成的实验方案是 。
(3)第三步可以得到较纯净的乳酸乙酯,为获得更纯净的乳酸乙酯,可采用 法。
(4)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定制备的产物是否为乳酸乙酯,乳酸乙酯分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峰。
正确答案
(1)浓硫酸 形成水、乙醇、苯共沸物,分离反应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正向进行
油水分离器中液体不再增加
(2)测定水洗液的pH至7
(3)层析
(4)5
试题分析:(1)反应缺少催化剂和吸水剂浓硫酸;信息指出水、乙醇、苯的混合物在64.85℃时,能按一定的比例以共沸物的形式一起蒸发,加入苯是为了形成共沸物,分离反应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正向进行;酯化反应进行完全的标志是油水分离器中液体不再增加;(2)反应体系中含有酸,水洗干净则洗涤水中不含有酸,溶液为中性;(3)为获得更纯净的乳酸乙酯,可采用层析法;(4)乳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结构式为CH3CHOHCOOCH2CH3,共有5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磁共振氢谱中5个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